来源:洞见(DJ00123987)
作者:洞见William
文章插图
你不吃学习的苦,将来一定要吃生活的苦、社会的苦 。
文章插图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
一个人从小的教育,决定性格和习惯的养成,融入血脉跟随一生 。
纵观历史,教育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更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 。
先贤以诗书传家,源远流长,当中教育理念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
这6首劝学诗,凝聚了古人的教子智慧,读懂会让你的孩子受益一生 。
文章插图
01
惜时,一生的好习惯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宋庆元二年(1196年),已经66岁的朱熹与门人来到福山武夷堂讲学 。
看着堂下的学子,再想想已过花甲的自己,不觉时间如梦 。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已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
叹惋之余,朱熹写下这首诗,告诫学子:人生易老,学成不易 。
诸葛亮去世前曾给8岁的小儿子诸葛瞻写下一封《戒子书》,其中写道: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意思说一个人治学、做事,首先要从惜时开始 。
不能等到老后空守穹庐,才发现无所作为,悔之晚矣 。
当下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做事、学习喜欢磨蹭 。
起床哄,吃饭哄,上学哄,作业连哄带骂,还是拖到最后一天 。
一个人如果没有紧迫的时间观念,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是枉然 。
莎士比亚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
可见,惜时应当成为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 。
文章插图
02
自强,无事不可立
《勤学》
宋·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
此诗短短20字,却用意颇深 。
作者汪洙引用车胤“夏夜囊萤”,孙康“寒冬映雪”,东方朔“三冬读史”的励志典故告诫儿子 。
他们虽然出身低微,家境贫苦,过着别人瞧不起的生活,却没有阻碍他成就辉煌的一生 。
这一切,只因“自强”二字 。
这首诗,也恰恰是汪洙自己的人生写照 。
小时候,汪洙家境贫寒,可他偏是个不认命的主,勤学苦读,立志有朝一日吐气扬眉 。
有一次,他用石子题诗于学宫壁上,被明州知府发现 。
知府望着眼前穿着破旧短衣的少年,就问:“汝欲做神童耶?衫子为何如此破旧?”
汪洙应声答诗一首:“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
知府一听,小小年纪,口气不小 。
汪洙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后来汪洙入朝为官,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而那句“谁笑腹中空”,也成了激励学子的经典语录 。
老话说,乞丐如知要自强,也能立志建丐帮 。
自强立志,将决定人生的走向以及走多远 。
现在很多父母不理解,给孩子提供的条件比自己当年好太多,可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
父母总是替孩子想好了一切,做到了一切,却忘了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父母有多强大,而在于孩子是否能自强自立 。
教会孩子立志,倾听孩子的梦想,打开孩子的眼界,这是无论给他多少财富都不可替代的 。
作家耳根说:“生命燃烧不息,称之为旺盛,如人生自强,不甘低头 。”
一个人懂得自强向上不甘低头,才是一生前行的动力源泉 。
文章插图
03
自律,律己以正心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
黄庭坚说:“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
杜荀鹤一生治学,唯恐心有旁骛,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一本诗文,自言“乍可百年无称意,不可一日不吟诗” 。
这首诗是他为侄儿的书堂所题,勉励侄儿:读书惟务静,无褐不忧贫 。
- 腊八节古人如何过 腊八节的风俗
- 古人在拜年时往往双手握拳又称为啥 古人在拜年时往往双手握拳又称为啥名字
- 古人名言名句大全人生哲理 古代人生哲理名言
- 古人读书的方法30字 古人读书的方法
- 古人七夕节吃什么? 古人七夕吃什么
- 豆类是我国传统五谷之一它古代也叫啥 古人有将豆类称为什么
- 泸定桥如何固定的 来看看古人的架桥经验
- 古代三妻四妾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会感觉很累吗
- 古代妃子生下皇子之后 古人为什么让奶妈喂养孩子
- 西汉千年魔镜举世罕见古人拥有超自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