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古人学问无遗力 古人学问无遗力的学问指的是什么( 二 )


是年,适逢黄巢起义,杜荀鹤回到家乡 。
身处战乱,住着简陋的屋子,却丝毫不影响专心研学 。
窗外的竹影,山野的泉声,都成了他遨游书海的风景 。
先贤有云,治学最忌三心二意,殚精竭虑仍唯恐有失 。
放眼现在,还有多少孩子会为了学习律己正心,又有多少孩子拿着手机废寝忘食 。
做作业用手机查答案,做完作业拿着手机打游戏 。
手机成瘾,成了纵容孩子的“电子毒品”,毫无自律之心 。
饶雪漫说:“每一次放纵都可能变成未来一笔无法偿清的债 。”
李开复曾语重心长告诉女儿:“要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你的人格和智慧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古人学问无遗力 古人学问无遗力的学问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04
行难,实践出真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劝学》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读再多的书,也无法代替亲身实践的价值,对此古人早有精辟的总结:知易行难 。
彼时,陆游身在山阴,寒冬寂夜,忽然想起家中的小儿子陆聿 。
担心自己不在身边,教育恐有耽误,遂将74年的感悟汇成“实践”二字,融入诗里,快马家中 。
陆游说:“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
听到了不如亲眼看到,看到了又不如亲自做到 。
生活中,陆游作为一名父亲,身体力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为学之道 。
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他将笔下的家国情怀,化作脚下的饮马边关 。
他亲赴抗金前线大散关,度过八个月的边塞生活,留下《书愤五首》传诵至今 。
那句“楼船夜雪瓜州度,铁马秋风大散关”已早不是一句“保家卫国”的口号所能比拟 。
相比当下,许多家庭樊笼式教子,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学校里只埋头考试,在家里茶饭手不伸,以至于新闻中频频曝出高学历啃老族 。
古人那句“禾稗不分,韭草不识”,当真成了现世的笑话 。
荀子说:“知之不若行之 。”
学习和教育,不仅是啃书本,更要走向生活,实践出真知 。
一个既能饱学书文,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古人学问无遗力 古人学问无遗力的学问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05
成人,腹中有诗书
《符读书城南》
唐·韩愈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
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素有“百代文宗”之名 。
偏偏这位“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大师,有个不爱学习的儿子,叫韩符 。
韩符和很多孩子一样,从小贪玩,韩愈为此很是苦恼 。
有一天,韩愈上朝,留下一篇文章让他背诵,等到归来,却发现韩符正趴在地上斗蛐蛐 。
韩愈没有暴跳如雷,而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
诗中韩愈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
说有两个孩子幼时容貌相像,灵巧可爱,一起玩耍就像一群鱼中的彼此,看不出差别 。
到了十二三岁,渐渐出现了变化;等到二十岁了,犹如清水沟和污水沟的差别;长到三十岁的时候,一人变成了龙,一人变成了猪 。
韩愈告诉儿子:“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读书学习 。
一个人的出生,并不是左右其未来的决定因素,重要的是他对待学习的态度 。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
遇到很多父母反映,孩子喜欢爆粗口,动手打人,顽劣难训 。
却不曾想,孩子的言行非一日之功,一举一动无非日积月累 。
曾经有个从业30余年的小学校长告诉我,凡是生活里井然有序,与人谦和友善的,必定也是爱学习的;而那些流里流气,言辞粗鄙,动不动破口大骂的,都不读书 。
书籍文字,乃先贤智慧,能教化能育人 。
正如韩愈诗中所言,学与不学,不仅是学问的差距,更是为人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