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冬奥志愿者身后,有一群更默默无闻的志愿者( 二 )


志愿者驻地既是志愿者的“加油站”,也是“临时的家”。余甚蓝记得,有一次得知一位志愿者韧带断裂后,她要去端饭,还“第一次给除了自己孩子以外的孩子洗头发”。
眼下,志愿者已进入休整期,不少高校老师依然忙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志愿者驻地带队教师韩瑾介绍,有的学生考完研后立即就“无缝衔接”了冬奥志愿者工作,休整期内同学们还将在驻地迎接新学期。
韩瑾利用3天时间,和5个业务领域内工作强度相对较高的志愿者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一同搭班的辅导员坦言,“韩老师真的每天就像妈妈,要提醒学生按时吃饭,给学生过生日,不间断地鼓励。最苦的是,还不能去场馆”。
大部分高校带队老师的保障目标中,让志愿者“零感染”凯旋是底线,其次是让学生深入感受冬奥和冬残奥的每一处细节。还有一点是“让学生更好地交朋友。打开视野,他们感受到了,未来才可能去追逐。”尹一林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