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考研课程
只说重点:
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考研课程,
可询问学校研究生院 。
以学校的说法为准 。
文章插图
请介绍"小麦之父"李振声先生?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31年2月生,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 。1987- 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遗传研究所所长,1992-1997年任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4、5、6号等系列小麦良种,并首次创制了蓝色单体小麦系统、自花结实缺体小麦系统,建立了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育种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
【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考研课程】饥饿促其走上“弄麦”路
“这就是我们培育的小偃6号,你们看,多有嚼劲”,27日,在自己的办公室,李振声从一株小麦标本上摘下一粒小麦籽,利索的放在门牙上,嚼开,展示给现场的采访人员观看 。
小麦籽粒粒晶莹剔透,引来一片惊叹,李振声的眼中显露出骄傲的神色 。这些是他和同事们20年努力培育出来的优质小麦种 。累计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80亿斤 。
这个与麦为伍的科学家,最初走上“弄麦”之路,来自于早年饥饿的经历 。
李振声1931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 。幼时家境贫寒,但身为农民的父母却很重视让孩子受教育,他先念私塾,后上学堂 。
不幸的是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 。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中二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
辍学后的李振声只身来到济南,想托人找个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到了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说可以提供吃住条件,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顺利得中 。
“又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过去从不敢想的事情 。”李振声说,他挨过饿,知道粮食的可贵,也知道农业的重要,所以对这次学习机会特别珍惜 。
李振声至今对两位教授的课念念不忘,山东农学院的系主任是来自原燕京大学的沈寿铨教授,给学生们上的是小麦育种课,深入浅出,很有吸引力,而另一位教授余松烈讲的遗传课,也很生动,这让他对这一领域产生了兴趣 。
而假期回乡时,李振声还将学校里培植的几个小麦优良品种引入家中,种植后确实比当地老品种增产,乡亲们都来换种 。“这让我产生了将来也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 。
由草而麦
1951年,大学毕业时,他幸运的被分到中科院工作 。在北京工作5年后,响应**支援西北建设的号召,他与课题组13位同事一起,调到陕西杨陵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工作 。
其实,最初李振声是研究草的 。在北京期间,他跟随导师、土壤学家冯兆林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曾经收集种植800多种牧草,对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础 。
到西北后,正赶上西北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减产20%到30% 。
当时只有26岁的李振声感到很忧心 。他决定从事小麦改良研究,为农民培育出优良抗病的小麦 。
“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小麦,但小麦还是这么体弱多病,但是野草没人管,却生长得很好 。”对草有研究的李振声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呢?
引起当时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原因是,病菌变异的速度快,育种的速度慢,即8年才能育成一个小麦新品种,而条锈病平均5.5年就能产生一个变种,成为当时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李振声提出通过远缘杂交,将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持久性抗病小麦品种的设想,这个设想得到了当时的权威植物学家闻洪汉和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的支持,年轻的李振声开展了这项研究,从此一干50年 。
- 2020年5g时代将会带来什么变革
- 2020年平安夜是几月几日
- 乌克兰人口数 2020年 乌克兰多少人口2020总人口
- 孟城是哪里
- 2020年武汉大学山西录取分数线 2020年武汉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录取分数线
- 2020年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章程发布(2020年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入学须
- 梦到自己养了很多哈士奇
- 2020年公务员省考考试职位表 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抵押权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单招招生报名办法(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2单招
- 梦见养的狗变哈士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