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结合”躲过冲击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草和小麦杂交,在当时国内从没有人尝试 。
第一代野草和小麦的杂交品种研究出来了,这种被称为杂种一代的东西长得一点也不像小麦,而和野草一个样 。而且这种杂种不育,远缘杂交,还面临杂交不亲和、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 。
这项研究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畏途 。李振声说,当时他心里也没有底 。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因这项研究迟迟难以出成果,他还面临“研究工作脱离实际”的批判 。
当他的研究进行到第八年的时候,当时的“社教运动”开始了,他受到批判 。有人说他的研究都搞了8年了还没见成果,是脱离实际,要他放弃 。“当时看到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怎么忍心放弃啊 。”李振声说,自己当年学到的哲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帮助了他 。
![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考研课程](http://img.gansulong.com/230221/21051W610-1.png)
文章插图
李振声说,他采用了一点哲学手法,“远近结合”———当初他在做小麦和草杂交研究时,心中感到没有把握,所以就同时开展了常规的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工作 。到1964年,他选育的生选5号、6号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因此,工作队最后说,他毕竟已有两个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了,不能说他的工作都是脱离实际的 。这样才算过了关 。
到1979年,李振声的研究终于取得突破,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 。当时陕西农村流传的“要吃面,种小偃”,让小偃6号不推自广 。
小偃6号已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近50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 。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 。
真正打分的是农民
实际上,从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中国粮食的大规模增产,李振声和他的同事们培育出来的一大批优良小麦品种功不可没 。
一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1998年,我国水稻总产增加627亿公斤,小麦总产增加694亿公斤,超过水稻 。
小偃6号育种过程长达23年,别人很难重复 。于是李振声将染色体工程技术引入小麦育种领域,创立了缺体回交法,将远缘杂交的育种时间缩短到了3年半,为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路 。
这一创新引起了国际染色体工程界的注目,美国遗传学会**西尔斯等知名专家提议将1986年的第一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学术会议地点定在西安,为的就是到李振声的实验田里见识一下他的成果 。
这时的李振声已经声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 。但李振声仍旧最热衷的是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他说,“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
李振声深知粮食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自1984年以来粮食生产的三年徘徊,三年粮食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了5000多万 。**急于想找到打破徘徊的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他同科学院的农业专家,通过三个月的调查,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 。
当我国粮食从8000亿斤增加到9000亿斤时,黄淮海地区的增长数是504.8亿斤,占了一半 。
此后,李振声在多个场合提到粮食安全的问题 。2004年我国粮食出现了连续5年下滑的情况,他在人文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粮食恢复性生产,时不我待”的讲演,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
后来,由于**采取了有利的支农措施,连续三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6年粮食产量已近1万亿斤 。
这位老人深知,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是世界性的大问题 。2005年4月,他在博鳌论坛上有一个发言,回应十年前美国人莱斯特·布朗畅销书《谁来养活中国?》,“我们应该将这些真实情况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 2020年5g时代将会带来什么变革
- 2020年平安夜是几月几日
- 乌克兰人口数 2020年 乌克兰多少人口2020总人口
- 孟城是哪里
- 2020年武汉大学山西录取分数线 2020年武汉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录取分数线
- 2020年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章程发布(2020年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入学须
- 梦到自己养了很多哈士奇
- 2020年公务员省考考试职位表 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抵押权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单招招生报名办法(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2单招
- 梦见养的狗变哈士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