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胺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四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清水或2%~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就医 。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氮、磷的**物等毒性气体 。
有害燃烧产物:一**碳、二**碳、**氮、**磷 。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
灭火剂:干粉、抗溶性泡沫、砂土 。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
甲胺磷
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烟雾或粉尘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
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
包装贮运
甲胺磷
原油用铁桶装,每桶净重200kg,乳油用0.5kg或1kg棕色玻璃装瓶,外加木箱、纸箱或钙塑箱,前者每箱12瓶,后者每箱20瓶 。贮运时,不得倒置、碰击、防潮防晒,良好通风,不得与食物混放 。本品易燃,严防火种 。严防与强酸、碱性农药混用,用后剩余的药要存放在安全、阴凉处 。如意外中毒,应送医院治疗,可服用或注射阿托品或解磷定(PAM) 。
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钢板厚1.0毫米,每桶净重不超过150公斤;钢板厚0.75毫米,每桶净重不超过10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属第四类 B级有机剧毒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