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胺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三 )


制备
编辑
甲胺磷是三氯硫磷与过量甲醇在0℃下反应生成二氯化物,然后二氯化物与甲醇在0℃下反应,以碱液(氢**钠)作缚酸剂在0℃下反应,生成一氯化物(即二甲基硫代磷酰氯),一氯化物与氨水反应,缓慢加入氨水,待料温升至20℃以上时,冷却,控制温度在20~30℃,继续滴加氨水至PH8~9,其摩尔比为2.2:1,浓度17~19%,胺化结束后,静置,分取下层粗胺化物 。上层水相用甲苯萃取,萃取液并入粗胺化物,然后脱溶,脱去水分,并回收甲苯,得粗胺化物,含量约85%,收率约88% 。将粗胺化物投入反应釜搅拌下,在40℃开始缓慢滴加硫酸二甲酯,控制温度在40~60℃保温反应1.5h,得含量73%左右的原油,异构化反应收率80~85% 。
甲胺磷生产的主要原料有三氯硫磷、甲醇、液氨、硫酸二甲酯、三乙胺,可由先异构化或后异化两种工艺制备 。按 GB 3724-83,甲胺磷原油为浅黄色透明液体,有效成分含量≥70.0% 。原料消耗定额:三氯硫磷/t、甲醇/t、液碱(折100%)/t、氨水(折100%)500kg/t、硫酸二甲酯80kg/t 。[1]
应用
编辑
广谱高效杀虫剂,用于防治棉花红蜘蛛、蚜、螨等,对抗药性虫害有良好防治效果 。
甲胺磷,一种内吸性很强、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有机磷杀虫剂 。对蚜虫、螨类、稻叶蝉、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硫磷、马拉松 。还可用于防治棉铃虫、粘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虫及蝼蛄、蛴螬等**害虫 。50%乳油使用1000~倍液(每亩50~100ml对水50~57kg)喷雾,可有效防治棉蚜、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蓟马、稻飞虱、稻螟、花生蚜虫、大豆螟虫、果树蚜虫和红蜘蛛及
甲胺磷在体内含量变化曲线
小麦蚜虫和红蜘蛛及小麦蚜虫 。稻飞虱、螟虫大量发生时,每亩用100~125ml对水300kg泼浇 。防治玉米螟,每亩用50ml对水100~125kg灌心 。使用1%毒土,每亩5kg撒施,可防治二化螟、甜菜蚜虫 。使用种子量的1/500药量拌种,可以防治**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 。用于涂茎时,50%乳油以1:5(重量)对水稀释 。安全间隔期:粮食作物28天,经济作物21天,不可在蔬菜及其他生长期短的使用作物上使用 。
用于防治蚜虫、浮尘子、稻飞虱、稻蓟马、粘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害虫 。[3]
安全信息
编辑
R21与皮肤接触有害 。
R24与皮肤接触有毒 。
R26/28吸入及吞食有极高毒性 。
S1/2上锁保存,并避免儿童触及 。
S36/37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5]
注意事项
编辑
危险概述
1、甲胺磷在体内含量变化曲线
健康危害: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神经生理功能紊乱 。
2、急性中毒:短期内接触(口服、吸入、皮肤、粘膜)大量引起急性中毒 。表现有头痛、头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多汗、肌束震颤等 。重者出现肺水肿、脑水肿、昏迷、呼吸麻痹 。部分病例可有心、肝、肾损害 。少
甲胺磷
数严重病例在意识恢复后数周或数月发生周围神经病 。个别严重病例可发生迟发性猝死 。血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
3、慢性中毒:尚有争论 。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多汗、肌束震颤等 。血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
4、燃爆危险:本品可燃,高毒 。
5、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氮、磷的**物等毒性气体 。
处置方法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等 。就医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