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为何歧视匈奴人?匈奴人有何可恨之处

看历史书,常常有古代中国人歧视匈奴人的记载,如《汉书.匈奴传下》云:“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史记.陈子续列传》云:“彼匈奴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 。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从小在民主、自由、平等、文明、博爱等人类普世价值观的熏陶中长大的现代中国人,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好意思,以为我们的祖先是狭隘的种族主义者 。
直到某天,一位玩古董的朋友拿来一本不知怎么得到的,新出土的、失传已久的古书《大汉逸志》,改变了我的看法 。这本《大汉逸志》之前我从没听说过,作者的姓名和生平均不详,推测大概是东晋时期的汉室后人,书中记载了两汉时期一些奇闻异事,怪力乱神等等,虽然大多数故事荒诞不经,但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情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其中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 。
话说汉武帝元空二年,有一个匈奴史官,本名不知道了,只知道起了个汉名字叫燕从日(这名字够怪的),到长安太学堂讲学,宣传匈奴的历史文化,其话语中充满胡说八道,颠倒是非,令人反感 。当燕从日说到:当年冒顿五次带兵杀掠山东,掠走人牲十万头,站在汉朝的角度看,是悲剧,站在匈奴的角度看,是喜剧,历史是多维的,很难说喜,也很难说悲 。这些话终于把台下的太学生激怒了,一个学生走上台打了燕从日一个巴掌 。此事轰动一时 。(奇快的是,我翻遍了《史记》、《汉书》都没找到这个记载) 。
此事传回匈奴,引起了匈奴的举国愤怒 。燕从日在匈奴中很有名,也很得支持 。而且匈奴人都认为燕从日的话根本没错,既站在汉朝的角度看问题,又站在匈奴的角度看问题,很客观,很公正,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其实每一个匈奴人就是这么想的,也会是这么做的,就算换成他们回到几十年前,他们也会毫无犹豫地追随冒顿,杀掠山东,掠走人牲十万头 。燕从日的话只不过是每个匈奴人的普通想法,而号称礼仪之邦的汉朝的太学生竟然因为意见不合而打老学者,应该严惩不贷 。而汉朝人大多数都认为,说这种话的人,没有人性,冒顿的杀掠就是强盗,我中国人为什么要站在强盗的立场上看问题,有哪个正常人类会站在强盗的角度上看问题?从而引发中国人与匈奴人一场骂战 。
这件事在一般人眼里只是学术之争,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想到的是,此事竟然惊动了日理万机的汉武帝,这倒不是因为燕从日,而是这场骂战体现出来匈奴人的意识形态令汉武帝吃惊 。以前,中国人总是认为,当年冒顿带兵入侵中国,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战争只是匈奴内部极少数好战份子发动起来的,广大匈奴人民是无辜的,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中国人以前总是按“人之初、性本善”,“有教无类”,“四海之内皆兄弟”等人类普世价值观来看待世界,中国人民和匈奴人民都是劳动人民,是友好兄弟,所以,不能把过去冒顿发动的战争的责任强加到后世的匈奴人民的头上 。(这不能笑话汉武帝和大臣们,因为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长大的) 。
但此次匈奴人的反应却很让汉武帝吃惊,广大匈奴人民竟然如此崇拜冒顿,支持冒顿杀掠中国,这完全颠覆了匈奴人民在汉武帝心中的形象 。一个民族有少数极端份子不奇怪,但整个民族都支持战争狂人,那就须提防了 。汉武帝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他下令丞相陈子续、司徒邬友两位大臣彻查此事 。这两位当世名儒带领一群学者,参阅无数典籍,深入考察了解周边各国社会文化,写成了奏章《华夷之辨疏》,呈给汉武帝 。奏章大意是这样的:匈奴人是以游牧为生,又难以自力更生 。他们的社会生产、民族意识决定了他们的野蛮、嗜杀,崇拜的只有暴力,信奉的是成王败寇,而根本没有中国人该有的正义与邪恶的观念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族群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特点,这种野蛮的意识形态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几百年也难以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