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即将功成名就的时候,荀彧为何却背弃了曹操?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的谋主荀彧,为曹操的事业殚精竭虑,为何临死和曹操反目成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每一个能够独立的势力,一般都有各自的谋主 。比如说袁绍有沮授,吕布有陈宫,张绣有贾诩,刘备有法正,孙权有鲁肃,孙策有张昭 。而后来成为三国最大势力的曹操,他的谋主则是荀彧 。
当年荀彧从袁绍那里出走,投奔曹操 。曹操对荀彧的评价极高,让荀彧成为自己的谋主 。在荀彧的辅佐下,曹操多次化险为夷,成就了自己的功业 。但是,在曹操已经即将功成名就的时候,荀彧却背弃了曹操,落得个死得不明不白的下场 。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一、尽心尽力辅佐曹操的荀彧 。
荀彧出身官宦世家,叔父曾经担任过汉朝的司空 。他少年时就被人称作为王佐之才 。在汉末的乱世没有开始的时候,他就预见到了即将未来 。他将亲属事先迁移到冀州避难,并在夺取冀州的袁绍手下任职 。
但是,荀彧和祖上“四世三公”的袁绍志不同道不合,他又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 。曹操和荀彧一见如故,高兴的称赞荀彧,说荀彧是“吾之子房也” 。将荀彧比作安汉三百年的张良 。

在曹操即将功成名就的时候,荀彧为何却背弃了曹操?

文章插图
曹操从此,将荀彧任命为自己的谋主,成为自己谋士团队的首席谋士 。而荀彧也没有辜负曹操的信托,他用尽自己的心力来辅佐曹操 。在荀彧的指导下,曹操一个小小的势力,处于四面强敌环伺之间,却可以剪灭群雄,称霸中原 。
在曹操多次的危难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荀彧的身影 。他用他算无遗策的睿智,挽救曹操于水火之中,让曹操绝处逢生 。
在曹操经营兖州的时期,吕布趁着曹操讨伐徐州陶谦的机会,在张邈、陈宫的内应下,出兵占据充州大半 。多亏有荀彧和程昱设计死守,才得以保全了鄄城、东阿、范县三处,为曹操保留了最后的根据地,避免了曹操进退失据的局面 。撤兵而回的曹操,依托荀彧保留的这三座城池,才夺回了兖州这个根据地,避免了灭顶之灾 。
在汉献帝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时候,是荀彧劝曹操迎接汉献帝,迁都许昌,“奉天子以讨不臣”,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 。荀彧在曹操的阵营中,曹操征伐在外,而荀彧坐镇居中 。他主办军国大事,举荐贤才,使得曹操阵营人才济济,一片兴旺景象 。
在曹操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考验,在与袁绍的决战过程中,荀彧更是起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决战之前,曹操焦虑不安,荀彧从度、谋、武、德四个方面着眼,向曹操提出了“四胜”论,稳定了曹操的情绪 。
在曹操阵营中,有人因为曹操和袁绍之间实力悬殊,对战争的前途发生疑问的时候 。又是荀彧挺身而出,指出了袁绍阵营的破绽,预言了战争的前途,稳定了军心 。史书上记载:
(荀)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 。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 。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
在官渡之战最关键的时候,曹操因为双方相持旷日持久,兵力疲惫,粮草不济,决定退回许昌 。这个时候,诚如后来荀彧指出的一样,曹操只要一退兵,马上就会陷入崩溃的境地 。这样一来,曹操就会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了 。
在曹操即将功成名就的时候,荀彧为何却背弃了曹操?

文章插图
在这个时候,还是荀彧力挽狂澜于既倒 。他紧急给曹操写信,劝曹操收回成命 。他说:
“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 。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 。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
曹操因为荀彧的建议,收回了成命,咬牙坚持了下去 。终于,曹操等到了许攸来投,火烧乌巢,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
可以说,荀彧为了曹操的事业鞠躬尽瘁 。没有荀彧的贡献,曹操是不可能统一北方,成就霸业的 。曹操对荀彧也是信任有加,曹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荀彧的儿子,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 。
二、荀彧和曹操的分歧 。
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荆州的刘表时,荀彧还在为曹操出谋划策 。在荀彧的策划下,曹操顺利的夺占了荆州,迫降了刘琮 。可是,谁能知道,在不久几年之后,荀彧竟然和曹操反目成仇,魂归地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