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洪晧的长子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洪适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 。因其父而入仕途 。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弟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 。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右丞相 。封太师、魏国公,食邑五千户,实封二千六百户,卒谥文惠 。祀乡贤 。配石氏封蔡国夫人,又配沈氏封魏国夫人 。
周必大所撰《宋宰相赠太师魏国文惠公神道碑铭》:“公器业早成,与人诚实,无浮礼,文华天赋,济以力学,步骤经史,新奇富赡,兄弟鼎立,自成一家 。”许及之所撰《宋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赠特进洪公(适)行状》,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 。三洪同朝并为台辅世所罕见 。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四十八岁登丞相位 。
人物生平
父亲洪晧,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 。与弟洪遵、洪迈先后同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 。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文章插图
能行家事忠义报
洪适自幼聪颖好学,学业优异,有“日诵三千言”之誉,成童子后,作文条理分明,构思巧妙,深得师长赞誉 。十三岁时,父亲出使北方,家中祖母董氏夫人年迈,母亲沈氏夫人多病,弟妹年幼,全家各等事务大都由他主持处理 。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跨过长江进犯吴地(今苏南和浙北),逼近秀州(今浙江嘉兴),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洪家寄住秀州,一家妇幼面临战乱,慌乱无计 。在此危难之时,洪适毅然决定全家奔回故乡 。他在仓促中带领家中年轻力壮的佣仆,护送祖母、母亲和五个弟弟、三个妹妹登程回乡 。一路上,租船只,赁车马,指挥若定,调度得当,跋山涉水,远历千里将全家人安全领归故乡饶州 。洪家离开秀州没有几天,金军骑兵果然攻入秀州城大肆抢掠,还掳去了一批平民男女作奴隶 。洪皓在冷山得知金军掳掠秀州的消息后,挂念留在秀州的家眷,十分焦虑 。当时听说有秀州平民被掳至冷山,他就千方百计打听寻找 。几个被掳至冷山的秀州人对他说:秀州官吏都在城陷之前携家眷逃往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避难去了,但不知洪家的下落 。由于音讯不通,洪皓得不到确信,对留在秀州的老母、妻子、儿女终日放心不下,难解焦虑,竟大病了一场 。
洪适一家回到故乡后,沈氏夫人因长期生活在江浙沿海地区,对山区水土不服,洪适兄弟也对这个远离城市的生活感到不习惯,加之洪皓的俸禄是由秀州供给的,所以,当金军北退以后,洪适又带领全家回到了秀州 。
绍兴八年(1138年),洪适的母亲沈氏夫人,因洪皓困系北方,音讯难通,吉凶难定,她在家日夜思念,积忧成疾,不治病故 。洪适在万分哀痛中仍能井然有序地操持丧事,按诰命夫人的葬礼安排祭仪,并遵照母亲生前意愿将灵柩运抵无锡安葬(其外祖家居无锡) 。处处以礼行事,深得亲朋长辈的赞誉,充分显示了青年洪适独当门户主持家政的才华 。
洪适自故乡返回秀州之后,与兄弟刻苦读书,经过数年努力,已饱览经史百家,能诗善赋 。每逢同学集会讨论诗文写作时,必有诗文佳作飨友,后来,洪适便渐渐地以文章优秀闻名于州郡,当地文士都慕名和他相交作朋友 。
绍兴十二年(1142年),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同时赴京应考,他与洪遵双双高中博学宏词科,成为进士,得到宋高宗的亲自接见和称赞:“父在远方 子能自立 此忠义报”。并授予敇令所删定官的职位 。不久又提升为秘书省正字,从此洪适的文名远扬天下 。
居官为民请命
绍兴十三年(1143年)洪皓南归以后,洪适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地区)通判 。当时秦桧党羽主管台州政事,腐败至极,刑事诉讼中贿赂公行,造成了很多冤狱,坑害了很多无辜平民 。洪适一次到黄岩县(今属浙江省)巡视,发现监狱中囚犯高喊冤枉,即传令有关吏、囚询讯,将冤情记录在册,呈文上报浙江东路提刑司,请求为民平冤 。但是,由于知州等人有秦桧为靠山,洪适不但没有能够为民平冤,反而因此丢掉了乌纱帽,被罢免了台州通判的职务,九年没有起用 。在此期间洪皓已流放英州(今属广东) 。洪适为侍候父亲,经常往来于杭州和英州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