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漫谈中国文化里的虎( 三 )


老虎离开不复归来 , 村民却惦记难忘 , 是呀 , 老虎行孝胜过儿子 , 怎能忘记 , 因而集资兴建了一座义虎祠 。 义虎 , 何止是义虎 , 何尝不是讲诚信、有礼仪的老虎?老虎吃人没有作恶之心 , 只是本能所需 。 一旦县宰点明错处 , 立即认错 , 而且承诺悔改 , 绝不懈怠 , 直到为老太太养老送终 。 虽然不能抬棺尽孝 , 坟茔垒高 , 还要去哭丧祭奠 , 真是礼数周全 。 这不得不感叹蒲松龄真乃大手笔 , 老虎身上大化了道义、诚信和礼仪 , 这才是文化 , 文而化之呀!
《黔之驴》里的智虎
行文至此 , 忽然想起古人推崇的五德:仁义礼智信 。 从冯梦龙和蒲松龄笔下的老虎 , 比照这五德仅仅差一个字了:智 。 老虎是智者还是愚者?某一日闲聊 , 我刚张嘴马上有人应答:愚者 。 问之为何如此果断判定老虎愚蠢?回答是反诘句:难道你不知道《狐假虎威》?我哑然 。 倒是知道狐假虎威 , 就是没有把这故事当作尺度去丈量老虎的智力 。
是呀 , 在小学课本上就出现过《狐假虎威》的故事 。 故事出自《战国策》 , 楚宣王主政时楚国最强盛 , 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 , 他大惑不解 。 大臣江乙便讲了这个故事 , 听罢楚宣王豁然醒悟 。 原文是:“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 今子食我 , 是逆天帝之命也 。 ”狐狸害怕老虎不信 , 就带着它去见百兽 。 果真大小动物个个都像兔子一样仓皇开溜 。 老虎不以为百兽怕它 , 还真当成是怕狐狸 。
是呀 , 大老虎竟被小狐狸玩弄了一把 , 还能说老虎聪明?绝对不能 。 我正要按照朋友的思维 , 将老虎和愚蠢捆绑在一起 , 突然耳边传来遥远的声音 。 细听似乎是唐朝的“录音” , 而且播放者是大名鼎鼎的柳宗元 。 那是驴子的叫声 , 叫得歇斯底里 , 有点吓人 。 别看当下好多人都在吃驴肉火烧 , 服驴皮阿胶 , 真要听见驴子吼叫非吓跑不可 。 为何?没有经见过呗!柳宗元所在的唐朝再发达也不会有录音机 , 他是用笔墨纸砚写照了实况 , 名为《黔之驴》 。 《黔之驴》与《狐假虎威》正好相反 , 似乎是要给遭到贬损的老虎正名 。 柳宗元从容走笔 , 一步一步展示老虎的智慧 。 第一步写道:“黔无驴 ,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至则无可用 , 放之山下 。 虎见之 , 庞然大物也 , 以为神 , 蔽林间窥之 。 稍出近之 , 慭慭然 , 莫相知 。 ”来了个从没见过的庞然大物 , 老虎以为是神 , 小心翼翼地挨近 。 第二步更有趣 , “驴一鸣 , 虎大骇 , 远遁;以为且噬己也 , 甚恐” 。 驴一声高叫 , 老虎以为要吃它 , 吓得跑出好远 。 森林之王吓成这般样子 , 实在可笑 。 可笑归可笑 , 不过老虎并未吓破胆 , 一走了之 。 这就进入柳宗元笔下的第三步 , 老虎“往来视之 , 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 又近出前后 , 终不敢搏” 。 觉得这庞然大物无能 , 却没有轻易冒犯 。 是呀 , 祖祖辈辈都是食它者 , 没有它食者 , 丢掉自个的性命是小 , 毁掉先祖威名是大 。 可不搏这大家伙又不甘心 , 这就进入第四步 , “稍近 , 益狎 , 荡倚冲冒 。 驴不胜怒 , 蹄之 。 ”稍微接近 , 轻佻撩逗 , 看看老虎多有心计 。 驴子大发雷霆之怒 , 不过就是跃动后蹄来踢老虎 。 老虎暗自欣喜 , 庞然大物就这般本事 。 第五步就简单了 , 老虎“断其喉 , 尽其肉” , 打着饱嗝走了 。
聪明 , 实在聪明 , 老虎乃大智者也 。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 我再举一例 。 据说老虎一胎若是产下三个儿女 , 内中必有一个最为厉害的彪 。 彪之厉害不在别处 , 竟然要趁母虎不在吃掉同胞兄弟姐妹 。 母虎只好严防死守 , 不让彪的野心得逞 。 要是涉深水过河 , 小虎无法渡过 , 需要母虎背过去 , 可是一次只能背一只 , 如何背?这可真是个难题 。 对我来说是难题 , 对老虎未必是 。 只见母虎先把彪背过河去 , 放在对岸 。 返回来背着一只小虎过去 , 放下 , 再把那只彪背过来 。 放下后 , 将另只小虎背过河 , 再返回来背彪 。 彪就是再厉害 , 面对母虎的严密防范也无可奈何 。 聪明 , 老虎真是聪明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