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一根木头怎样成就秦国成功崛起的契机?

公元前359年 , 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 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 , 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经风霜、坚实厚重的肥沃黄土之中 。
【解密:一根木头怎样成就秦国成功崛起的契机?】 战国中前期 , 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中 , 位于关西的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 。与之相邻的魏国就远比秦国强大 , 并且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土地 。
秦孝公即位后下决心发奋图强 , 赶超关东诸国 , 他知道对于国家的发展崛起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 , 就下了一道命令 , 说:“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国人 , 谁要是有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 就赏赐他高官厚禄 。”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 , 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 。卫国有一个贵族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 , 他在本国得不到重用 , 就跑到秦国来求见秦孝公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 , 必须注意农业 , 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 必须有赏有罚 。有赏有罚 , 朝廷有了威信 , 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 , 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副丞相) , 让他全权负责改革大事 。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 , 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 , 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 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 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 , 就赏赐十两金子 。”大伙儿先是议论纷纷 , 而后你瞧我 , 我瞧你 , 就是没有上去扛木头的 。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 , 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 没想到赏金越高 , 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 , 仍旧没人去扛 。这时 , 一个勇敢的人(历史本来应该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 说:“我来试一试 。”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 , 一直搬到北门 。
商鞅立刻派人赏给这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 , 一分也没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