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字长白,祖籍徽州(安徽徽州),先迁居高邮州(江苏高邮),后又迁至辽东中后所 。父亲吴襄,识文能武,尤善养马,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贩卖辽东马匹为生 。其于天启二年(1621年)中武举进士,任辽东总兵李成梁部骑将,算是进入了军界,从而结识了辽东望族祖氏,并有幸与祖氏联姻,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在辽东开始发迹起来 。
祖氏世居辽东,满门皆官 。以祖大寿为首,其兄弟祖大乐、大成、大弼,子侄有祖泽远、泽沛、泽盛、泽法、泽润、可法等,分居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职,散驻宁远、大凌河(辽宁锦县)、锦州诸城,为辽西首屈一指的巨族 。崇祯二年(1629年)的“己巳之变”中,袁崇焕平台落狱,祖大寿无视朝廷国法,公然率辽兵奔出山海关,崇祯却不敢加罪于其,反下诏安慰 。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围困大凌河,迫降了祖大寿 。祖大寿以接取家属为由,进献了一条“智取锦州城”的大计,秘密逃回 。此事被辽东巡抚丘禾嘉觉察,密奏崇祯,崇祯却装作若无其事,忍了下来 。
所以这样,盖因其家族在辽东势力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煊赫一时,惟恐牵一发而动全身也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太极才不惜千方百计对祖大寿进行招降 。崇祯甚至还命人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 。吴襄做上了祖家的乘龙快婿后,便任祖大寿手下参将,累官至都指挥使,留镇宁远 。崇祯四年(1631年),任锦州总兵官 。崇祯六年(1633年),又以军功授为都督同知,荫一子锦衣百户世职 。吴氏家族的人纷纷登上仕途,各居要职 。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和姨夫裴国珍均为大凌河的军官,吴三桂年纪轻轻,更是提为前锋右营参将 。
可以说,吴家已成为了祖家之外的另一个豪门望族、军阀集团 。
吴三桂天资“聪明自然超群”,蹒跚学步的年纪,父亲吴襄就有意训练他的骑射本领,每天手不离箭,股不离鞍 。稍长,任侠尚武,能骑马独闯山林,射杀猛兽 。十四五岁时,又跟随名师练得一身好刀法,于十七岁应试武功,得中武举,“自少为边将”,在军中任职,开始了其风云激荡的军事生涯 。少年吴三桂“瞻视顾盼,尊严若神”,长得一副神气俊朗的相貌 。可是,在崇祯三年(1630年),鼻梁之上却多了一道长盈寸余的刀疤,平添了几许暴戾、狰狞之气 。
提起这道刀疤,得从崇祯三年(1630年)说起 。那一年,乃是“己巳之变”后的第二年 。祖大寿奉命与孙承宗分驻三屯营(河北遵化附近)、丰润(今仍名)之间堵截后金兵归路(《国榷》卷九十一) 。吴襄时为祖大寿参将,带吴三桂随征,在建昌城外遭遇了数万后金兵 。后金将领将吴襄所部团团围住,形势岌岌可危 。站在建昌城头的祖大寿看见后金兵势大,自料吴襄必死无疑,不敢发兵救援 。不料吴三桂却视死如归,匹马扬刀,硬是在在万军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将父亲救了出来 。
就在这一场战争中,他的鼻梁上挨后金悍将砍了一刀,留下了毕生难消的印记 。不过,这一道印记也让他威名大振,既得“忠孝”之名,又以“勇而敢战”为时人所感服 。
崇祯五年(1632)正月的“孔有德之乱”中,吴三桂以游击将军的身份跟随父亲与舅父祖大弼参加平叛活动,在战斗中,也多有上佳表现,不久,被提为前锋右营副将 。
因“勇冠三军,边帅莫之及”,且又连续投在实权派人物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监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的门下,崇祯十二年(1638年)七月,吴三桂又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 。同僚眼热得直发感慨,说:“仁兄二十七岁就登坛拜帅,真是儒门出将,父子元戎,千古罕见!”少年得志的吴三桂被提升总兵官以后,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冲锋陷阵更猛于前,每逢大敌,身先士卒,斩获最多 。他整训兵士,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五月和七月间,多次与清兵在杏山(今辽宁锦县杏山)一带厮杀 。每战,兵士皆胆勇倍奋,士气益鼓,多有胜绩 。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清军已对锦州形成包围之势 。城中乏粮,诸将恐惧莫名,运粮仅至宁远以西各城,不敢再逾半尺 。关键时刻,吴三桂挺身而出,解决了这个难题 。
- 揭秘历史:崇祯在龙案上结结实实写下了哪句话
- 崇祯死前留下一份遗嘱溥仪看到后羞愧难当!
- 司马懿能够活到70多岁 司马懿后代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 诸葛亮不是神机妙算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 李善长作为明朝开国功臣 晚年时为何会被抄家灭族
- 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 李斯最后为何会遗臭那么多年
- 旗鱼头为何是尖形的 旗鱼头为何是尖尖的
- 卫子夫为何要自尽?揭卫子夫母子惨死原因
- 奴性使然?清代官员为何要自称奴才
- 解读水浒中美髯公为何要放雷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