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津津乐道宋朝的文官制度,是因为其大大抬高了文人的地位 。但就在那样的文化气象之下,我们也听到了苏轼在狱中受刑时发出的痛苦的嚎叫声,也看到了李清照孤苦无依流落各地的憔悴身影 。
南渡时,李清照夫妇携带了大量的金石古卷,但在流亡期间全部散佚,唯有浸透夫妇二人心血的《金石录》尚在 。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那时,距离丈夫去世已经6年 。51岁的李清照不禁流泪道:“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矣!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
1143年,年已60岁的李清照将《金石录》三十卷正式献给朝廷 。这是夫妇二人一生为之奋斗的结晶,也许在李清照看来,这是夫妇留名青史的著作 。但她并不知道,真正让人们永远记住她的,竟是她留给后世的那些为数不多的诗词 。那些浸透着血泪的词作,也奠定了她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
年老体弱、孤独无依的女词人,在兵荒马乱、风雨飘摇之中,只能提起饱蘸愁墨的笔,谱写一曲曲凄婉动情的哀歌,聊以自慰 。当年风华绝代、酒朋诗侣的才女,如今只能伫立于西风黄花之中吐露满腹辛酸,一腔凄怨 。再也没有“兴尽晚回舟”的兴致,再也没有“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的情趣,唯有怀伤念旧独自飘零的浓重哀愁 。
但李清照并没有完全消沉,命运如此多舛,她也永不示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恢复中原无期,她甘愿为之捐躯:“愿将血泪寄河山,去洒青州一抷土 。”生活在家愁国恨、失意之中的词人,依旧折射出人生的坚强与美丽,不断拨动着生命之弦的最强音 。
寒月清照,止于无声 。大约在公元1155年后,婉约派一代词主李清照,在饱尝人生的艰辛后,带着一腔家愁国恨,在东南某个小村,悄悄地飘逝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坠落于茫茫天际 。逝者如流水,而独没有如清照这样无声无息,如白云飘过,似清风拂去,于默默中任花自落,如徐志摩诗云:“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历代文人墨客也对李清照的晚景极其叹惋:“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流落江湖间以卒”、“晚节流荡无归”……
何年何月何时何地,李清照找到了灵魂的最终归宿,我们已不得而知 。最后的烛泪早已凝固,唯有那数十篇牵人心弦的千古绝唱,在不断地向世人诉说她的万古情愁 。
世事如烟,长歌当哭,解读清照,同其辛酸,共其感伤,犹如一首诗中所言:“我年轻的双目,从这天开始老泪纵横 。”
月落何时,已并不重要,苦闷飘荡的灵魂无须墓地 。我们不要再去惊扰词人那浸透悲愁的心,就让她悄悄地沉睡,悄悄地飘逝吧……
耳边分明又传来那凄凉沉郁的吟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逝者已去,诗文长留 。残花凋谢,香韵永存 。
【感怀李清照:半生漂零归何处谁人能解千古愁?】半生漂零归何处,谁人能解千古愁?
- 我的前半生高速路下雨是第几集
- 半生不熟的红薯能吃吗是否会中毒
- 解密:李清照是如何炼成凄凄惨惨戚戚的易安体?
- 李清照古诗《梦》赏析
- 李清照是怎样与赵明诚结婚的
- 乐毅这些名将前半生立功后半生都去他国避难
- 清明感怀作文200字 清明感怀作文1000字
- 我的前半生第二部电视剧全集免费播放 我的前半生第二部
- 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才女为什么如此命运多舛?
- 半世仙,半世轻狂半世癫.半壶老酒半个仙.半生诗意半生梦.半由天命半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