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症状上区分玉米**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

如何从症状上区分玉米**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是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 。瘤黑粉病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最后呈黒粉,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黒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 。玉米瘤黑粉病为局部侵染,在玉米全生育期任何地上部分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 。叶片受害常出现成串排列的病瘤,外膜破后散出黑褐色粉(冬孢子).严重时全穗形成大的病瘤 .丝黑穗病为系统性病害,只侵害雌穗和雄穗.颖片增长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菌瘿,外包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冬孢子),发病重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成黑穗 。
玉米瘤黒粉病病原为担子菌门黑粉菌属 。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暗褐色,厚壁,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萌发产生4个无色 纺锤形的担孢子 。有再侵染 。丝黑穗病病原为担子菌门轴黑粉菌属 。冬孢子在土壤,病残,种表越冬 。幼芽期侵入→生长点→花芽和原始穗,形成丝黑穗.无再侵染 。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轮作倒茬,减少侵染源 。(3)加强肥水管理,在抽穗前后适时灌水,避免受旱,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虫伤或机械损伤,杜绝病菌从伤口侵入 。(4)药剂防治:10公斤玉米种子用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30克,或2%速立克可湿性粉剂20-25克拌种 。

如何从症状上区分玉米**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

文章插图
玉米里面有黑色的,还可以吃吗?
玉米里面有黑色的东西,就不建议再吃了,因为玉米里黑色的东西很有可能是因为覆盖变质而导致的 。所以玉米里有黑色的,不建议再吃了,综上所述,望采纳 。
玉米瘤黑粉病害什么时期易发生?
玉米瘤黑粉病广泛分布在各玉米栽培地区,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 。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肿瘤 。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玉米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现象,成熟后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能萌发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6℃~30%,最低为5℃~10℃,最高为35℃~38℃,在水滴中或在98%~100%的相对湿度下都可以萌发 。在北方,冬、春干燥,气温较低,冬孢子不易萌发,从而延长了侵染时间,提高了侵染效率;而在温度高、多雨高湿的地方,冬孢子易于萌发失效 。玉米抽雄前后遭遇干旱,抗病性受到明显削弱,此时若遇到小雨或结露,病原菌得以侵染,就会严重发病 。玉米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湿,或干湿交替,有利于发病 。遭受暴风雨或冰雹袭击后,植株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趋重 。玉米螟等害虫既能传带病原菌孢子,又造成虫伤口,因而虫害严重的田块,瘤黑粉病也严重 。
病田连作,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残体,施用未腐熟农家肥,都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趋重 。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通风透光不良,玉米组织柔嫩,也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病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概而言之,耐旱的品种、果穗苞叶长而紧裹的品种和马齿型玉米较抗病,甜玉米较感病,早熟玉米比晚熟品种发病轻 。瘤黑粉病菌生理分化现象明显,有很多生理小种其致病性不同 。防治方法防治瘤黑粉病应以种植抗病、轻病杂交种为主要措施,配合采用减少菌源的栽培措施,坚持早期摘除病瘤 。(1)种植抗病品种尚无免疫品种,但自交系和杂交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当前生产上较抗病的杂交种有掖单2号、掖单4号、中单2号、农大108、吉单342、沈单10号、郑单958、鲁玉16、掖单22、聊93-1、豫玉23、蠡玉6号、海禾1号等 。(2)农业防治病田实行2~3年轮作 。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防止病原菌冬孢子随粪肥传病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深翻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加强肥水管理,均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贪青徒长;缺乏磷、钾肥的土壤应及时补充,适当施用含锌、含硼的微肥,例如”巴内达碧卡中微量元素“ 。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防止干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