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症状上区分玉米**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 二 )


加强玉米螟等害虫的防治,减少虫伤口;在肿瘤未成熟破裂前,尽早摘除病瘤并深埋销毁 。摘瘤应定期、持续进行,长期坚持,力求彻底 。(3)药剂防治种子带菌是田间发病的菌源之一 。对带菌种子,可用杀菌剂处理 。例如,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的药量拌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的用药量拌种;或2%戊唑醇湿拌种剂用10克药,对少量水成糊状,拌玉米种子3~3.5千克等 。有人主张在玉米未出土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进行土表喷雾,以减少初侵染菌源 。在肿瘤未出现前,用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等杀菌剂对植株喷药,以降低发病率 。[1]
怎样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可能光照不足
也可能水肥过量
由于令箭荷花不耐强烈的光照,所以夏季要遮阴 。放置地点不能过分荫蔽,春秋季要见光,这是开花的前提 。

如何从症状上区分玉米**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

文章插图
可每月施一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浇水见干浇水,一次浇透 。
嗯,蟹爪兰
老师你稍等,今天这个问题页面有点奇怪了
出现了以前的问题
稍等一下我退出登录看看
(1)摘除病瘤 。在玉米生长期间,结合田间管理,应将发病部位的病原菌“瘤子”,在病瘤未变色时进行人工摘除,用袋子带出田外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减少田间菌源量 。(2)加强栽培管理 。避免偏施氮肥;及时灌溉,特别是抽雄前后加强灌溉;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3)药剂防治:药剂拌种,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的药量拌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的用药量拌种;在玉米抽雄前10天左右,肿瘤未出现前用12.5%烯唑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喷雾,可减轻再侵染为害 。如病情较重,15天后再防治1次 。
任老师您参考一下
刚重新登录还是这样
刚看见您先前提的问题好像也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平台系统问题吧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规律: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玉米瘤黑粉菌 。病菌的越冬方式与玉米丝黑穗病相同,该病不同于丝黑穗病之处在于,病菌可侵害植株地上任何幼嫩部位并形成黑粉瘤,黑粉瘤包膜破裂散出厚垣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其他幼嫩部位或植株,一个生长季中可有多次再侵染 。如果生长季雨水多、湿度大,发病就重;偏施氮肥、灌大水、栽植过密使植株生长过嫩,以及连作重茬、螟虫为害、冰雹等致伤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条件
玉米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现象,成熟后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能萌发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6℃~30%,最低为5℃~10℃,最高为35℃~38℃,在水滴中或在98%~100%的相对湿度下都可以萌发 。在北方,冬、春干燥,气温较低,冬孢子不易萌发,从而延长了侵染时间,提高了侵染效率;而在温度高、多雨高湿的地方,冬孢子易于萌发失效 。玉米抽雄前后遭遇干旱,抗病性受到明显削弱,此时若遇到小雨或结露,病原菌得以侵染,就会严重发病 。玉米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湿,或干湿交替,有利于发病 。遭受暴风雨或冰雹袭击后,植株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趋重 。玉米螟等害虫既能传带病原菌孢子,又造成虫伤口,因而虫害严重的田块,瘤黑粉病也严重 。病田连作,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残体,施用未腐熟农家肥,都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趋重 。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通风透光不良,玉米组织柔嫩,也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病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概而言之,耐旱的品种、果穗苞叶长而紧裹的品种和马齿型玉米较抗病,甜玉米较感病,早熟玉米比晚熟品种发病轻 。瘤黑粉病菌生理分化现象明显,有很多生理小种其致病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