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一词的由来:古代皇帝的女儿为何称为公主

众所周知 ,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 。通常是皇女位号 , 只有在部分特殊情况下 , 宗女才能破格晋封为公主 。为什么要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呢?“公主”一词又是怎样来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 。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 , 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 , 而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 。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 , “主”就是“主婚”之意 , 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 , 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 。
后来 , “公主”这个称号一直由汉朝沿用至清朝 。汉制 , 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 , 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 , 皇帝的姑姑则称为大长公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上“大长”、“长”字都有尊崇之意 。东汉时皇帝的女儿皆封为县公主 , 即“公主”前的名称都是县名;到了晋朝 , 皇帝的女儿都封为郡公主 , 就是“公主”前的名称都是郡名 。
到了唐朝 , “公主”名称依旧 , 但有品级规定 ,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 , 皆能享受正一品的待遇 。清朝时 , 太宗皇太极在崇德元年承袭明制 , 皇帝女儿始称为“公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公主也有等级之分 , 皇后所生的公主 , 就封为“固伦公主” , 享有亲王的同等待遇;皇后的养女或皇妃所生的公主 , 便封为“和硕公主” , 享有郡王的同等待遇 。
【公主一词的由来:古代皇帝的女儿为何称为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