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格闻,桃花源记教案( 三 )


四、板书设计
1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景色优美)
2进入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3离开桃花源
导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
问津者
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县各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进秦时乱,申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边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文中加括号的地方都省略了主语,请补出.
2.文中加点的“要”读作____, 加点的“间”读作___.
3.文中加点的“要”的意思是____,在这段文字中还有个表达这意思的词,它是___.
4.“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男子的配偶,它的词性是___,而在文中,它指的是____,是个___短语.
5翻译句子.
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
6.桃源中人“皆叹惋”的原因是:______.
7.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语句.
初二上语文21课教案

刘格闻,桃花源记教案

文章插图
21、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
【刘格闻,桃花源记教案】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
3.使学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
二、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