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不孝子:边改父亲文稿边拿棍敲牌位咒骂

龚橙的汉奸帽子
龚自珍的长子龚橙(字孝拱,号半伦),在晚清学界是一个名声很大又存在巨大争议的人物 。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他的评价仍然言人人殊,难以定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人把他和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一事牵扯在一起,说他是引导外国人焚园的罪魁祸首,因此骂他是汉奸、卖国贼;有人则认为并无此事,龚橙是被忌恨者所诬陷的 。
网络配图
此事究竟孰是孰非,在正史中很难找到材料来说明,野史笔记小说里却众说纷纭,正反两方面都有,而持贬损态度的居多,如:
庚申之役,英以师船入都,焚圆明园,半伦实同往,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以归,坐是益为人诟病 。(《新世说·任诞第二十三》)
或曰圆明园之役,即龚发纵指示也,以是不齿于人,晚年卒以狂死 。(《南亭笔记》卷六)
《新世说》是民国初年出版的一本很有名气的笔记小说,作者易宗夔也是个名声响亮的报刊作家 。《南亭笔记》则是赫赫有名的官场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晚清四大小说家之一李伯元的遗著,于民国初年出版 。龚橙引导外国人焚烧圆明园这件事,经他们一宣扬,便“三人成虎”,在一些人的脑子里定了格 。
当然,持不同意见和看法的著作也有 。如孙静庵的《栖霞阁野乘》一书写到此事时,就提出过不同看法;蔡申之在《圆明园之回忆》一文中,也公开为龚橙做过辩护(《中和月刊史料选集》第一册) 。但他们的书籍和文章的影响毕竟没有前两书大,作者的名气也远不如前者,最主要是,他们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加之人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理使然,于是近百年来,不少书籍和文章写到圆明园被焚事件,仍然人云亦云,将龚橙贬得一无是处 。有的甚至骂龚橙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他肆意攻击和丑化 。
赵烈文日记里的龚橙
笔者最近读了龚橙最要好的朋友赵烈文的日记,却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龚橙 。
据《陈乃乾文集·赵烈文言行摘记》所记,“烈文于交游中,与龚孝拱最暱 。咸丰五年,始相识于曾文正南昌营中” 。龚橙是赵烈文最要好的朋友之一,诚然不错,但他们的相识时间,其实更早 。据赵烈文《落花春雨巢日记》记载,咸丰五年(1855)五月初六日,他们就有相互走访;两个月之后的七月初九日,两人还正式交换了帖子,成了结拜兄弟 。他们不仅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且结伴去江西之前,还是隔河而居的邻居,有什么事需要商量,在家门口就可把对方喊出来 。咸丰五年冬天他们结伴去江西,首先抵达的,也不是曾国藩“南昌营中”,而是位于九江市附近的“南康营中”(今江西省星子县) 。在赵烈文日记里,这些都有明确详细的记载 。
另外,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二十六日赵烈文追述自己早年的师承关系时,曾说:“癸丑年(咸丰三年)遭乱,吾时年二十二岁,遂辍举业,稍探古学,常请益于族兄伯厚(赵振祚)先生及诸友人周君弢甫(周腾虎)、刘君开孙(刘翰清)、龚君孝拱(龚橙),至今稍有知识,二三子与有力焉!”照此说来,龚橙与赵烈文不仅早就熟识,而且有师生之谊 。
六年后的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赵烈文来到安庆,再入曾国藩幕府 。在此之前,龚橙因为识满文、蒙古文,又熟悉了解外国情况,被英使威妥玛(历任上海副领事、上海海关第一任外国税务司、驻华公使等职务)聘为秘书 。他和赵烈文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
赵烈文和龚橙再一次相见,是同治七年(1868)二月十三日,地点在上海 。龚橙脱离威妥玛后,因恃才傲物,为众人所排挤,最后流寓上海,郁郁不得志 。这天天刚亮,因事到了上海的赵烈文派人与龚橙取得联系,不久,龚橙就叫了一台轿子来迎接 。老朋友相见,要说的话分外多 。但这天谈得最多的是与外国交换条约的事 。龚橙告诉赵烈文:这次与英、法、俄等国交换条约,外国列强“要求颇甚,非止铁路、电线各条,盖借以生衅,非寻盟也” 。哪里是诚心交换条约,分明是寻衅闹事 。又说:“英酋威妥码(玛)奉急旨,征回(奉命回英国)议事,约三月可到,换约已展至九月,其中甚不可测 。”又说,在外国列强中,“以俄国兼并之念为最急”,日本也有趁火打劫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