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造群雄,每至王朝末年,必有群雄并起,东汉末年亦如是 。东汉到了桓灵之时便只能保守名义上的大一统,朝堂内有各种权利斗争,外有各路势力一触即发 。满腔激愤想要推翻黑暗统治的农民起义军,蠢蠢欲动妄图改朝易代的军阀势力,以及赤血丹心意图挽救王朝危局的忠臣良将,都齐集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想要借乱世之机逐鹿天下的奸雄自不在少数,此时依然忠于王室希望匡扶社稷的忠臣良将,就显得愈加弥足珍贵,而皇甫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一、大器早成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他出身于武将世家,叔叔是度辽将军皇甫规,父亲是雁门太守皇甫杰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皇甫嵩自小便有文韬武略之志,既喜好《诗》、《书》,又擅习弓马,是难得的文武全才 。有如此家世又具备超凡的实力,这自然使皇甫嵩声名远播,很快就被推举为孝廉、茂才 。
按说在举孝廉、茂才之后很快就能得到任用,更何况是家世、名声俱在外的皇甫嵩 。当时太尉陈蕃与大将军窦武都相继征召皇甫嵩,希望他能到自己属下任职 。在当时能被陈蕃与窦武看中的人自然是可保前途无量的,但皇甫嵩都拒绝了 。难道皇甫嵩不想入仕吗?不是,他是在等 。不久,汉灵帝用公车载他入朝为官,初拜为议郎,后迁北地太守 。太尉与大将军连辟不至,却一定要等朝廷的征召,这就是皇甫嵩坚守一生的汉室忠心,成于斯,败于斯 。
二、挽大厦之将倾
公元184年,在内政腐败、边疆扰乱与天灾不断的多重逼迫下,酝酿已久的黄巾农民起义爆发了 。来势凶猛的农民起义使汉王朝措手不及,不过“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
汉灵帝召众臣计议,皇甫嵩提出解除党禁,拿出中藏钱与西园厩马赐给军士 。随后灵帝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俊共同讨伐颍川黄巾军 。
朱俊军首战告败,皇甫嵩领军进保长社 。此时起义军引兵围城,军中皆恐,唯皇甫嵩能在危急中冷静发现敌军依草结营的弱点 。于是他与军吏商议趁夜纵火,在敌军惊乱之际出奇兵突袭围攻 。此后果如所料,黄巾军惊乱奔走,而皇甫嵩与赶来支援的曹操军队合力大破起义军 。其后又乘势进讨汝南、陈国、东郡地区的黄巾军,都大获全胜 。
当时北中郎将卢植与东中郎将董卓共同讨伐张角军,一直未能取胜,朝廷只得又派皇甫嵩进兵讨伐 。皇甫嵩首先与张角的弟弟张梁对战,但张梁兵精将勇,一时不能攻克,皇甫嵩决定静观其变 。待到张梁军开始懈怠之时,皇甫嵩连夜整军,一待破晓时分便率军突袭,大破其军 。此时张角已经病死,皇甫嵩又联合钜鹿太守攻下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带领的军队,至此,黄巾起义已基本上被平定 。
三、结怨董卓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贼王国叛乱包围陈仓,朝廷又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 。这一场仗不仅是皇甫嵩与王国叛军的较量,也是他与董卓的实力较量 。董卓的军事能力不可谓不强,至少他对于军法是烂熟于心的 。董卓一开始就提出“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希望速救陈仓 。而皇甫嵩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陈仓城守坚固,不必救 。
后来果然王国围陈仓历经八十余日都未能攻下,将士疲敝不堪准备自行撤离 。而在王国决定撤师之时,皇甫嵩却要进兵攻击 。此时董卓又说:“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而皇甫嵩却说,之前不进攻是避其锋锐,现在进攻则是趁其疲敝,这既不是穷寇也不是归众 。于是皇甫嵩独自领兵进攻,让董卓断后,最后大破敌军 。董卓只知兵法却不知变通,皇甫嵩却是真正能将兵法融会贯通,故能百战而不殆,二人之智高下立现 。董卓又惭愧又嫉恨,自此与嵩结怨 。
- 河南一教师飞腿踢翻学生 校方回应:多次捣乱骂老师
- 病关索杨雄手刃发妻:因不能忍妻子多次出轨
- 堂堂一位大清王爷,死后坟墓多次遭盗,如今现状却惨不忍睹
- 一个账户可以多次整存整取么 一个账户可以多个谷歌feed吗
- 美白牙贴一天可以多次吗 美白牙贴一天可以贴两次吗
-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自己的贵人 当过别人的贵人多次怎么形容
- steam尝试多次购买后要等多久
-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于唐朝名相魏征,多次顶撞皇帝却大有裨益
- 曹魏投降蜀汉的两大名将,一个救国,一个亡国
- 侯君集多次宣称自己要谋反,为何唐太宗却手下留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