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救国于危难,却因忠诚过头致天下大乱( 二 )


四、忠臣的错误
皇甫嵩因忠于汉室故鞠躬尽瘁数次为朝廷征战平乱,但同样因为忠于汉室而错失锄奸的机会,致使此后朝廷被奸臣董卓篡权而名存实亡 。
平定王国叛乱的第二年,朝廷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并下诏让董卓将军队交与皇甫嵩,董卓拒不从命 。此时董卓之心尽人皆知,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劝说皇甫嵩,如今朝廷失政,天下纷乱,此时只有您与董卓有能力安危定倾 。而如今董卓如此明目张胆违抗圣令,怀有奸心,且董卓向来凶残暴戾,不得人心,此时正是您为国除害之时啊 。皇甫嵩说,董卓专命是罪,但若我不告而诛也是有责 。于是皇甫嵩上书朝廷请示对策 。皇甫嵩不是不知道董卓之奸心,也不是不想为朝廷锄奸,但饶是如此,他依然要遵守朝廷法度,不愿擅自处决,这还是源于对汉室的忠心 。但由于这份忠心,皇甫嵩却错失诛灭董卓的良机,以致后来再无人可与之抗衡 。不久,董卓就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进入洛阳,就此开始把持国政 。
很多人认为皇甫嵩是愚忠,可皇甫嵩的忠诚无法苛责,与其说是愚忠的错,不如说是朝廷的懦弱无能 。董卓的贰心已经如此昭然若揭,可皇帝收到奏书后却只是责让了董卓一番便没有下文了 。朝廷已到如此地步,便是连皇甫嵩也救之不得了 。
此事之后,董卓愈加怨恨皇甫嵩,进驻洛阳秉权后,董卓就逮捕了皇甫嵩,欲将其杀死 。而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素来与董卓交好,陈以大义,又叩头流涕,方使董卓最终放了皇甫嵩并任以官职 。皇甫嵩再没有能力为朝廷尽诛宵小了,可是在董卓秉政之时,皇甫嵩始终未献一策,这也是他能为汉王朝所做到的最后的忠诚 。
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这也标志着有汉一朝一代忠义节气的终结 。后世唐德宗时,将皇甫嵩列于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又列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
【多次救国于危难,却因忠诚过头致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