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爱因斯坦都甘拜下风的中国男人,活了112年只做了一件事,却让全世界都铭记

提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 。
但是他对中国语言文化做出的贡献,却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
可以说,屏幕前的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这位老人 。
他就是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
1月14日,是周有光老先生去世一周年纪念日,谷歌为了纪念他,这一天,在全世界网页特意将Logo换成了中文字“谷歌”,还翻译出了汉语拼音“Gǔ Gē” 。
之前谷歌的搜索主页,也出现过类似的纪念,全部都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或者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来看一下都有谁:
比如纪念科学家爱因斯坦 。
再比如纪念大师卓别林 。
在外国人眼中,这个已经去世的中国男人,地位是与爱因斯坦、卓别林等大师齐名的存在 。可国内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周老先生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我来简单说一下 。
纽约时报曾刊发长文称“是他让汉字书写像ABC一样简单” 。
如果没有他,或许我们现在还不能用拼音,在电脑端、手机端顺畅地打字交流;
如果没有他,Beijing北京还只能念作Peking,Jiaozi饺子还只能念作Dumpling;
如果没有他,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门槛,要比现在高一大截 。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是他,促成和完善了拼音体系,让汉语真正走向了世界 。
图片来源:Google
周老这一生,充满了传奇 。
他活了一个世纪,体验了中国近百年的所有进程,经历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四个时期,堪称“四朝元老” 。
他交友广泛,和老舍谈笑,和周总理通过话 。他还是为数不多的,曾与爱因斯坦谈笑风生的中国人 。
他身上有太多标签: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 。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1906年,周有光出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 。
图片来源:网络
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官员 。咸丰年间,太平军攻破常州,曾祖父投水自尽 。
十岁时,全家迁居苏州,周有光进入了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也就是洋学堂;
读中学时家道中落,周有光靠着姐姐朋友接济的学费,才得以继续读书 。
好在他天赋异禀,顺利考取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
上海圣约翰大学旧照
当时的圣约翰大学,要求学生只能讲英文,还有打字机,沟通起来很方便 。
但是中文没有打字机,也没有统一的拼音标准 。周有光随即意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56个民族有80多种语言和地方方言,造成了很大的沟通障碍 。
这使得周有光对文字改革产生了兴趣,主修经济专业的他,毅然决定辅修语言专业 。
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却因为经济条件,只能选择远渡日本留学 。
然而,上天跟他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学成归国后,恰逢抗日战争 。
国难当头,他空有满腔抱负,却得不到施展 。
周有光(右二)与家人的合照
在重庆躲避战火期间,6岁的女儿因为盲肠炎无药医治,不幸夭折 。
2年后,儿子又被流弹击中,险些丧命,自己全家在逃难中历经生死保住性命 。
1945年,抗战胜利,他回到新华银行任职,被派驻纽约,在华尔街待了3年,日子总算安稳了些 。
这期间,他曾见过爱因斯坦两次 。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相谈甚欢,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谋而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彼此惺惺相惜 。
他说,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让他记忆深刻:
一个人的一生到60岁为止,工作是13年;
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业余时间是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