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红袍立天下:王昭君的大漠悲歌( 二 )


让汉元帝悔青了肠子
从一个地方闻名的美女,到手挥琵琶、满腔心事的怨女,王昭君不得崭露头脚,不是别人更出色,而是她自己拒绝“潜规则” 。
掖庭里的待诏成百上千,哪一个不想见天子,毕竟“一朝天子幸,终生富贵享”,这是她们唯一的人生出路 。而她们要见到天子,就必须迈过两道槛,一是掖庭令,二是画工 。
掖庭令的职位虽不高,却是待诏们的管理者,他未必能让你飞黄腾达,却绝对可以让你杳无声息 。而画工更是得罪不得,因为秀女人多,皇帝见不过来,那时又没有照相机,可以拍一些写真供皇帝挑选,所以画工就成了皇帝的眼睛,把谁画得漂亮,就有机会侍候皇帝 。问题在于,画画是一种手艺,好与坏,美与丑,有时只取决于画者的心情 。一些脑瓜活络的待诏很快就搞懂了这里的奥妙,于是便倾其所有,贿赂掖庭令和画工,才有了通往皇宫的机会 。据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当时秀女们都去贿赂画工毛延寿,“多者10万(钱),少者亦不减5万” 。王昭君却不屑为之,一方面是因为她的自信,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倔强 。她从不想取悦谁,也不愿屈就谁,别说钱帛了,就是一个浅浅的笑脸也不肯给他们 。已经习惯于潜规则的掖庭令和画工们,对这样一位傲慢的“冷美人”,自然要隔三差五地加以“敲打”,要她明白潜规则也是规则,违反了绝对没好果子吃 。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格外用了点笔墨,王昭君的眼睛下便多了一颗“亡夫泪痣” 。皇帝一见,没了心情,王昭君自然就没机会走出掖庭了 。
面对这样的敲打,王昭君似乎更有脾气,不仅不服,甚至还耍起性子,要求回家 。《后汉书》载“(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待了几年也见不到皇上,于是她不耐烦了,公开要求掖庭令“我要回家 。”掖庭令眼睛一瞪,没好气地回答“皇家禁地可不是酒肆茶楼,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还是老实待着吧 。”
【一袭红袍立天下:王昭君的大漠悲歌】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现实 。你可以不服,却不可以改变 。对此,王昭君只能以“自叹人生皆有定”来安慰自己 。然而在她内心深处,对这样的命运并不真心屈服,她在等待着喷薄而出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临了 。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匈奴人对皇后的称谓)死了,他来到长安城,请求“和亲”,为自己娶一位汉族老婆 。以往和亲,都是挑选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这次,“帝敕以宫女5人以赐之”,意思是想选几个宫女给他 。
待诏们听说了和亲的事,都很兴奋,可一听是去匈奴那遥远的荒漠,兴头便一下子没了 。王昭君站了起来,这里虽然锦衣玉食,绮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她不甘心一辈子做一名白头宫女,毅然请命,愿赴匈奴 。呼韩邪单于临走时,汉元帝令5名宫女与单于相见,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王昭君 。《后汉书·南匈奴传》对这一场景有着生动传神的描述“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王昭君的美貌倾国倾城,而且举止优雅,应对自如,让汉元帝心惊不已,更让他郁闷不已 。想不给,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只得忍痛割爱 。他这里哑巴吃黄连,呼韩邪则睁大了惊喜的双眼 。这位草原长大的匈奴首领,从没见过这样光彩照人的中原女子,真是大喜过望 。汉元帝无限哀婉,却不得不做起了顺水人情,封昭君为“宁胡阏氏”,封赠格外慷慨,锦帛2.8万匹,絮1.6万斤,以及美玉金银无数 。为纪念和亲,甚至把“建昭”的年号改为“竟宁”——祈望和平、安宁的意思汉元帝亲自饯行,送出长安10余里 。望着载着昭君的毡车、驼队消失在长河落日中,42岁的皇帝凄凄惶惶,怅然若失 。回到宫中,他越想越懊恼,命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来再看,全然没有本人那样可爱,他知道都是画工作梗,一怒之下,当即下令将毛延寿等以欺君之罪斩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