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训练泰迪狗叫妈妈

教师、医护和志愿者共同教学 让患儿精神充实的同时积极治疗
8岁的小玲抱着她中秋节时做的玉兔灯笼,被穿堂而入的暖阳打在她那稚嫩的脸庞上 。原本该读小学三年级的她,因为白血病而中断学业,来到省医惠福院区的儿童血液科接受化疗 。
“我感觉现在自己和正常人一样了 。”小玲的精神看起来很好,当采访人员问她想不想回家上学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想啊,我要上学!
“我要上学”,是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设立“新阳光病房学校”公益项目的初衷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七成以上白血病儿童可以战胜疾病重返校园 。但漫长的治疗周期却让孩子们的学业和社会化进程都脱了节,“病房学校”的设立则为长期住院的病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近日,采访人员探访了两所位于广州的“病房学校”,记述发生在两所特殊“学校”里的故事 。
广州的“病房学校”项目分别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院区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每个院区各有一名教师 。惠福院区的老师叫郭晓雁,从2018年学校创办伊始工作至今;珠江医院的老师叫刘颖欣,小提琴专业出身,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幼儿、中小学及成人小提琴教学工作,以前是项目的志愿者和月捐人,今年3月,广州第二家病房学校在珠江医院创办,她正式成为那里的老师 。与此同时,很多广州高校的志愿者也会参与“病房学校”的教学 。近日,惠福院区的儿童血液科迎来了3位暨南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在血液科旁的“病房学校”里,她们准备向4位学龄前患病孩子讲述“狗狗的故事” 。
难得的“忘忧”时光
志愿者上课前,小玲兴奋地跑进“病房学校”的教室 。对着郭晓雁和采访人员一阵打量 。她因为化疗原因头发暂时脱落,穿一件布满黑色斑点的灰色上衣和一条粉红色长裤,还有一双点缀着粉色的小白鞋 。她指着衣服上黑色斑点对郭晓雁说:“瞧,郭老师,这是我的‘小燕子’!”
“我们在这里区分男生、女生,通常只能看孩子穿什么裤子、什么鞋子来判断 。”郭晓雁说 。
小玲特别外向活泼,对自己的病情也一清二楚 。她正在医院做化疗的第五疗程,她还剩三个疗程就能完成 。前四个疗程下来,她头发越掉越多,母亲不得已将她的头发剃光 。
小玲最喜欢在“病房学校”上课,因为这是她难得可以“忘记”自己生病的时刻,今年中秋节时,她做了两只玉兔灯笼 。这是当时中秋节主题课的节日手工作品,她还把其中一只送给了自己的主治医生 。
聊了没一会儿,小玲就不太情愿地被妈妈叫走了,“小玲,医生让你去一下 。” “学生”临时被医生问诊,是这所“学校”的常态 。
在十多平方米的小“教室”内,有一个小篮球架,一排书架,两面墙上还挂着孩子们的画作和手工,其中不少作品是已结疗的孩子给正在接受化疗的孩子做的,鼓励他们打赢“小怪兽” 。
“狗狗的故事”兴趣课开始后,3位志愿者将教室的投影仪放了下来,播放起教学课件,告诉孩子这种狗叫“泰迪”,那种狗叫“金毛”……课堂的气氛很热烈,4个小孩讨论很积极,还热情地举手回答问题 。最后,志愿者教4位病童用两条毛巾和一个橡皮绳做成一只小狗玩具 。
短暂的1个多小时,孩子们仿佛都忘记了病痛的烦恼一般 。
郭晓雁介绍,2008年,国内“病房学校”项目开始筹建,2012年,北大第一医院儿科出现了第一家“病房学校” 。项目发起的缘由是一个白血病童画了一幅画,表达了“我要上学”的愿望 。画作被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看到,“病房学校”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