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是陈胜吴广先起义,到后面却只见项羽刘邦?

为什么陈胜搅乱大秦之后很快被灭,而同样是土包子的刘邦却能够笑到最后,成为大汉天子?
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陈胜是先造反者,“枪打出头鸟”,矛头自然指向他;陈胜眼界不够广阔,犯了小富即安的大毛病,等等 。
这些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笔者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人”,说白了,陈胜虽率先搅乱大秦天下,但因为始终没有贴心的“人”可用,所以最后导致孤立无援而亡 。
相反,刘邦自始至终都有一帮贴心的“兄弟”,虽一败再败,但终难“亡”,待力量积聚足够强大时,遂笑傲江湖 。
比如,我们说到刘邦时,会自然想到萧何樊哙曹参夏侯婴等;说到朱元璋时,会自然想到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沐英等;说到刘备时,会自然想到关羽张飞赵云等;纵便是孤傲的项羽,手下还有英布季布龙且钟离昧等一干强将;唯独说到陈胜时,绞尽脑汁也只能想到吴广一人而已 。
这就是最大的差距 。
正如俗语所言: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却难折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天下得 。
熬下去,再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及吸纳新的人才,组建成更强大的“兄弟团”,成功是迟早的事 。
换句话说,打天下也是“持久战”,是“马拉松”,只有底子够好,才可能最终问鼎 。
总而言之,得兄弟者得天下 。刘邦如此,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如此,三国曹操、刘备、孙权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如此,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亦如此 。
我们先来看陈胜 。
【为什么明明是陈胜吴广先起义,到后面却只见项羽刘邦?】和刘邦一样,陈胜也自小很有抱负,很早就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而且也是有一帮老兄弟的 。公元前209年,他以“屯长”的身份,率领900名穷苦农民日夜兼程赶往渔阳戍边 。可惜天降大雨,把他们阻隔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 。
按照秦律,凡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一律处斩 。
反正是死,不如拼死一搏!陈胜毅然决定起义,唯一认可他的“兄弟”吴广表示赞成 。
令陈胜意外的是,大秦居然犹如朽木,他没费多大劲就攻下大片地盘,包括故陈国首都陈县,当然,这里也曾经做过楚国的国都,当时还是比较繁华的 。
不仅仅地盘,还有了众多兵丁 。据史书记载,等到陈县的时候,陈胜已经拥有了六七百辆兵车,几千骑兵和上万的步兵 。
陈胜一下成了暴发户,六国旧贵族纷纷前来投靠,一时风云无左 。
但是,陈胜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兵很多,将也不少,来依附的人更多,但除了吴广,没有一个贴心的部下,没有一个真正辅佐他的人——即便是吴广,也不是老兄弟,而是戍边路上才结识的 。史书记载,两人多少有些芥蒂 。
这个时候,陈胜是有时间组建自己的核心队伍的 。比如刘邦,芒砀山起义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回老家沛县,把一帮兄弟组成基本班底 。
比如,光武帝刘秀的班底,云台二十八将,亦基本都是其生死弟兄 。
比如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都做了绝对的副手,并且娶了郭子兴的义女为妻,已经拥兵数万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放弃这支部队,回老家招小伙伴组建新的队伍——原先的队伍再大,也是郭子兴的,只有自己的兄弟组成的队伍,才会忠于自己 。读史可以发现,朱元璋的武将班底基本都是从老家出来的:徐达、胡大海、周德兴、郭英等是朱元璋的少年玩伴,朱文正是其亲侄子,李贞是其姐夫,李文忠是其外甥,另有沐英等三位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