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不姓朱就不能封王,却有一人连汉人都不是被朱棣封王

刘邦和朱元璋 ,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 , 都实行分封制 , 封王 。在封王的问题上 , 刘邦大封功臣为异姓王 , 而朱元璋却做得很绝 。
当年 , 因为异姓王的问题 , 刘邦吃了不少苦头;而今 , 朱元璋汲取刘邦的教训 , 异姓王一个也不封 , 尽管他们功勋卓著 。朱元璋时代 ,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等 , 皆为追封 。
【明朝时不姓朱就不能封王,却有一人连汉人都不是被朱棣封王】朱元璋定下的这条规矩 , 后世严格执行 , 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覆亡 , 二百七十余年间 , 朱氏宗室可以封亲王、封郡王 , 外人没此资格 。
当然 , 凡事没有百分百的绝对 , 朱棣时代就有一个特例 。不过 , 此人不是汉人 , 不是靖难功臣 , 而是一个投降明廷的蒙古人——也先土干 。
也先土干 , 蒙古人 , 元世祖忽必烈时的太保、恒阳王也先不花的六世孙 。也先土干在历史上崭露头角时 , 元朝已经覆亡 , 进入北元时期 。自称大元朝太师的阿鲁台 , 是北元头号权臣 , 对外与明朝屡和屡战 , 成为朱棣的头号大患;对内党同伐异 , 一手遮天 , 不少官员叛逃 。也先土干就是一位叛逃者 。
也先土干“素桀黠 , 为阿鲁台所忌”(《明史·金忠传》) , 留在北元只能坐以待毙 , 只有死路一条 , “几为害者屡矣 , 危不自保”(《明太宗实录》) 。迫不得已 , 也先土干只能南下 , 带着全家及部属投降明帝朱棣 。
《明史·金忠传》载 ,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 明成祖北征 , 在抵达上庄堡 , 金忠率妻子部属来降 。明成祖赐其姓名 , 封忠勇王” 。《明史·成祖本纪》载 , 二十一年“冬十月甲寅 , 次上庄堡 , 迤北王子也先土干帅所部来降 , 封忠勇王 , 赐姓名金忠” 。可知 , 也先土干投降后被赐名金忠 , 封忠勇王 。
由也先土干而金忠 , 也先土干臣服于朱棣 , 且有了汉姓、汉名 , 已然经大明帝国的子民 。自明朝建国以来 , 金忠(也先土干)是第一个异姓王 。
金忠虽投降明廷 , 但寸功未立 , 何以封王?笔者认为 , 其一 , 金忠此前是蒙古(鞑靼)王子 , 而今封王 , 似当匹配;其二 , “时六师深入 , 寇已远遁 。帝方耻无功 , 见其来归 , 大喜”(《明史·金忠传》) 。朱棣御驾亲征 , 劳师动众 , 却一无所获 , 未免懊丧忧烦 。金忠来降 , 如雪中送炭 , 朱棣能不高兴吗?
忠勇 , 非地名 , 非城名 , 是一个誉词 。虽然封王 , 但金忠这个王既非亲王 , 也非郡王 , 而是一个虚王 , 一个没有封国、没有地盘的名誉之王 。所以 , 金忠这个忠勇王地位不高 , 位列公侯之下 , “赐冠带织金袭衣 , 命坐列侯下”(《明史·金忠传》) , “赐宴 , 命金忠坐侯之下 , 伯之上”(《明太宗实录》) 。
既保住性命 , 又受到礼遇 , 金忠感动地热泪盈眶 , “大明皇帝 , 真吾主也” 。收服了金忠 , 朱棣终于可以对全国臣民有个交代了 , 于是宣布胜利班师 , 一路上大张旗鼓 。金忠哪见过此等场面 , “今日真随从天上行也” 。回京后 , 金忠又得到奖赏 , “赐忠勇王金忠诰劵、金印、朝服……”(《明太宗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