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宋朝人是怎样猫冬的?

中国古代有那么多诗人,有的人负责不食人间烟火、带你上天入地,有的人负责记录民生点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这两种人,我们都需要 。
今天,大诗兄为你介绍一位南宋的诗人,名字叫做范成大,他就属于后一种 。范成大曾经当过地方官,还当过“外交官”,出使过金国 。不过,大诗兄觉得,他最最重要的贡献,是晚年退下来以后,在老家苏州隐居,写了一组《四时田园杂兴》 。说是“四时”,其实分为五个部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 。每个部分有12首诗,一共60首,全部是七言绝句 。
网络配图

范老爷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仅是诗歌,也是一部民俗史 。亏得有他,我们能够知道宋朝人是怎样的衣食住行,是怎么过日子的 。
现在是冬天,我们何不选几首《冬日田园杂兴》讲一讲?
【第一件事】修茅草房,塞老鼠洞

冬日田园杂兴
南宋 范成大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
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 。
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
冬天到了,你以为收割了稻子,颗粒归仓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幼稚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勤劳是必须的 。否则,岂不是像童话故事里的“寒号鸟”一样:“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探秘:宋朝人是怎样猫冬的?】所以,随着冬天的到来,“猫冬”之前,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葺房屋,查补漏洞,防止被冷风大雪冻着 。古代人的房屋,除了大富大贵的人家,大多是土木结构加茅草屋顶 。事实上,这样的房屋结构,在几十年前,还曾经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状态 。
网络配图

茅草房
我们先讲一下盖房子 。盖房子首先需要“和稀泥”,然后在稀泥里掺杂稻谷壳、碎稻草等物件 。稀泥稍稍阴干后,注入木板做成的模子,成为一块土砖,在太阳下晒干 。然后,挖地基、垒墙 。屋顶需要木头制成的梁架,斗拱和榫卯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是给屋顶遮蔽上厚厚的茅草 。茅草一定要细密紧致,否则会漏雨,还可能被大风吹起 。杜甫不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过嘛:“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种狼狈,就是“豆腐渣”工程的代价 。
不过,不论施工如何稳扎,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泥巴筑起的房子,茅草遮盖的屋顶,总是需要修葺 。所以,就要“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趁着初冬时节,天气还不是很冷,中午的太阳还挺暖和,小村落的屋顶上,三三两两站着青壮年男子,屋檐下的妇孺老人,用草叉将一捆捆茅草抛上去,屋顶的人麻利接住,换下朽坏松动的茅草,遮盖上带着草香的新草 。
茅屋的四周,三五个泥瓦工,一手拎着装满稀泥的铁桶,一手拿着抹刀,仔细寻找墙皮剥落的地方,糊上一块新泥,专心致志地抹平 。泥巴抹好了,跟在泥瓦匠屁股后观望的小孩子拍着手笑跳:“严实得就像和尚庙的墙!”这就叫——密泥房壁似僧寮 。
如果你发现了老鼠洞,一定要点燃一丛稻草,往洞里塞,熏死它们!然后,灌入泥浆,封死 。这种方法,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诗经·豳风》中有一首《七月》,里面就讲到,“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这就是熏老鼠、塞鼠洞 。
忙碌了一整天 。天黑了,睡下了 。朦胧中,听见屋外起了大风,风吹过竹篱笆,在竹子的孔节里流动,仿佛有人在吹箫 。心中暗暗庆幸,还好白天把房子修葺好了 。“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管你大风怎么吹,我都能睡个安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