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同乡卢绾,刘邦遭卢绾叛变

卢绾(读lu wan)沛县人,与刘邦是同年同日生的发小,两家非常要好,卢绾与刘邦形影不离,一块逃亡一块起义,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称帝后,卢绾被封为燕王 。卢绾在刘邦军中的地位和刘邦对他的信任是所有人都无法比拟的,他甚至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但是当卢绾被封为燕王后,由于担心步韩信、英布的后尘,和叛军陈豨私通,事发后逃亡匈奴 。
网络配图
在讨伐卢绾时,刘邦与大臣起誓: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这就是著名的白马之盟 。司马老太爷所著的《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记载了韩王信、卢绾、陈豨三人原来都是刘邦的亲信部下,和刘邦的关系都非常好,卢绾更是刘邦世代友好,甚至能自由出入刘邦的卧室,就算萧何曹参因为能力过人,而得到刘邦的信任,但是论宠信程度,都是比不了卢绾的 。但最后他们都举旗反叛,并且大都勾结匈奴,以和汉朝对抗 。老太爷通过这篇传记来说明: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
卢绾和刘邦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好
卢绾出生与沛丰邑(就是现在的江苏丰县),生日和刘邦是同一天: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12月28 日) 。因为两家在同一个村,是世交,两人出生的时候,村民还自备酒菜去两家祝贺 。在古代这被认为是极好的征兆 。
卢绾和刘邦关系也一直很好,亲如兄弟,刘邦自小就是孩子王,身边总围着一群小伙伴,而卢绾就像他的影子,刘邦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后来刘邦因为私自放跑逃犯,跑到了邙山当土匪,此时身边除了几个没地方去的逃犯之外,只有好兄弟卢绾还跟着他 。
刘邦是有大男子主义的,喜欢事事都出头,正义感很强,萧何曹参这些身份地位比刘邦高的人,遇到大事想要起义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刘邦,就是觉得跟着刘邦至少不会亏待他们 。《影响力》中讲的互惠原则就是当别人送了你一件小礼物,或者做了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总想着回报人家 。所以,对于自小就跟着他的卢绾,在刘邦的内心深处,总希望将来可以给他更多 。在《史记》中,卢绾军功的描写很少,但是他的职位升迁却是最快的:刘邦在沛县起兵时,卢绾的身份是宾客;项羽分封天下,刘邦为汉王时,卢绾是将军,而且时常跟在刘邦身边,是刘邦的亲信;后来在楚汉战争中,卢绾已经是太尉了,并赐爵长安侯 。
网络配图
这个仕途晋级之路,让你想起了谁?周勃!刘邦被封汉王时,周勃也是将军,直到周勃平定了韩信的叛乱,才被升为太尉 。那已经是西汉建立之后的事情了,而且周勃是西汉时期有名的武将,起兵伊始,就被任命为虎贲令 。两厢对比,卢绾的仕途顺利的有点眼红 。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虽然刘邦对曹参萧何、张良这些人也是礼遇有加,但是每次给卢绾的赏赐和对卢绾信任,是其他人都无法比拟的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细节,就是在禀报军情时,其他人都是站在刘邦的军帐外,但是卢绾是直接掀起帐布就进去了 。。。
卢绾为什么叛变
说到叛变,我们总是认为刘邦因为功成名就,鸟兽尽、良弓藏,其实对于卢绾这样理解真的是误会刘邦了 。西汉建立初年,分封的异性王侯里,本来是没有卢绾的,卢绾是顶替叛变的臧荼才坐上的燕王 。刘邦时期总共有八位异姓诸侯王,分为四类:一类是张耳、吴芮、英布、臧荼四人,他们已被项羽封为王,为了拉拢四人刘邦才承认的地位;第二类是韩信、彭越,他们两人被封王主要是因为军功,或着说是他们自身的实力;第三类是韩王信,他的分封的主要原因是刘邦出于战略上的考虑;而卢绾能当上燕王,完全是出于刘邦对他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