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首昂视 , 神情与苏黄不属的翻译: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 。该句出自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核舟记》,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 , 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 。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的翻译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翻译】
《核舟记》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 , 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 , 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 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 为箬篷 , 为楫 , 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 。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 。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注释1、记:指文体 。“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此文选作课文时有所删减 。
2、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 。奇,奇特 。
3、王叔远:名毅 , 字叔远 。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
4、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径,直径 。
5、为:做,这里指雕刻 。
6、器皿:指器具 。盘,碗一类的东西 。
7、以至:以及 。
8、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罔:无,没有 。罔不:无不 , 全都 。因:就着 。象:模仿 。这里指雕刻 。各:各自 。具:具有 。情态:神态 。
9、尝:曾经 。
10、贻余:赠我 。
11、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 , 泛舟 , 坐船游览 。云:句尾语助词 。
12、约:大约 。
13、有(yǒu)奇(jī):有余 。奇:零数 。
14、高可二黍(shǔ)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可,大约 。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 。一说 , 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 。许 , 上下,表约数 。
15、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 。轩:高起 。敞:敞开 。为:是 。
16、箬(ruò)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 。篛的异形字是“箬” 。
17、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望:对着,面对着 。
1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
19、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清凉 。徐:缓缓地,慢慢地 。兴:起 。
20、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石青:一种青绿色的矿物颜料 。糁:涂 。
21、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名词作动词用 。
22、髯(rán):两腮的胡须 。这里泛指胡须 。
23、佛?。喝嗣?,是个和尚 , 苏轼的朋友 。
24、居:位于 。
25、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 。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
《核舟记》译文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 , 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 。
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 。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 。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 。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 , 鲁直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 , 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 , 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 。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
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 , 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
船的顶部较平,作者的名字就题写在上面 , 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勾一画都十分清楚 , 字体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 。
总计这一条船上 , 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 , 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 。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 。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 , 十分惊奇道:啊,手艺实在是灵巧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称赞像是鬼斧神工的很多,可是有谁能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轻松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十分清楚的呢?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撒谎骗人 。可现在这却是我亲眼见到的事实 。从这件作品来看 , 在棘木刺的尖端 , 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 。?。忠占记梢彩翟谑翘衿媪?
《核舟记》赏析此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 。它构思精巧 , 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
此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句句都出自作者审视所得 , 毫无夸饰,逼真而又生动 , 画相结合的写法,不只貌似,而且传神 。
《核舟记》创作背景中国古代的雕塑工艺发展到明代已经非常精湛,特别是微雕工艺更是如此 。明代民间微雕艺人王叔远,雕刻了这艘核舟,并将之送给作者 , 作者惊叹其技艺高超,而作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