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有五个名声很大的望族——周黄蓝杨郭 。其中周氏居首 , 其以才高气卓为人敬仰 。
“章嘉埠周”和“留村周”两大族群,都有卓越的代表人物,尤其是“章嘉埠周”中的周如砥,幼年丧父,却得到伯父“扶植犹子”的关爱,并曾出任万历时的国子监祭酒,史书称他“以文章名天下”,“天下士多出其门” 。本期,我们跟随周氏后人和即墨文史专家追踪周氏故事,感受即墨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
网络配图
“章嘉埠” 名字来自一孤儿
周氏第十八世孙周世强先生告诉采访人员,关于祖上的历史来历,他曾撰写过多篇文章,在《即墨周姓述略》中,我们了解到章嘉埠支派的来历 。
在《即墨县地名志》1897年即墨县行政图中已经出现过章嘉埠三个字,不过这并非该村落最早的名字 。“一世周伯荣迁墨城北乡之张家埠”,周世强说,根据清同治乙丑进士周铭旗所著的《即墨乡土志》记载,一世祖来自河南汝南 。
通过这个村落的名字,我们可以初步推断,与一些来到即墨垦荒种地的迁徙不同,周氏所到之地本就是个村庄,而且最早立村的人姓张,张家埠在即墨西北部,五沽河南岸,地势较高,因而取名为埠 。
周家人本是来安身立命的,因而落脚后专心务农,勤俭持家,默默地在五沽河畔耕耘 。百年左右,周氏生活日裕,三代周氏族人的辛勤劳动赋予后世得以学习诗书的机会 。到了四世,一位名叫周尚美的后辈逐渐显露头角,他“字文华,诰赠朝议大夫,国子监祭酒”,要知道几代“茫乎无闻”的农家人,有了字,极有可能是有文化的象征,因为古代普通百姓几乎没有字号,在元末甚至连正常的名字都没有,几个数字代号就“打发”了 。由此可见,张家埠的周氏通过辛勤劳动,积累了家业,也通过让后代读书积聚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
周尚美生有四子:周国、周邦、周民、周赋 。三子周民生二子:周如纶、周如绵,另有二女 。四子周赋生三子:周如珠、周如砥、周如京,另有一女 。其实,真正称为读书人的是周氏族人周民 。
他的弟弟周赋,“字良卿,累赠朝议大夫,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周世强撰文称,“他重文尊祖,乐善好施,信义立世” 。这足以说明,周赋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影响了子女,影响了后来声名显赫的周如砥 。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的一天,对于周如砥兄妹四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正值壮年的周赋去世,九月安葬,他的妻子于氏29岁,“触圹欲殉”,头撞墓穴欲追随丈夫而去,被周如砥的众伯母救下,然后,她“至家痛悼不食,过十日见背(去世)” 。在即墨古城北阁里有两座牌坊,一座是赠礼部右侍郎周如砥的“经筵学士”坊,另一座便是为中允周赋之妻于氏立的贞节坊 。牌坊里演绎的都是血泪故事,尤其对于才8岁的周如砥而来说,父母双亡意味着孤苦伶仃 。
网络配图
然而,周氏兄妹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伯父周民和伯母孙氏不但收留了他们,还视如己出,不但让他们吃饱穿暖,还供他们读书,所以,世上才少了四个混迹市井的野孩子,有了后来“以文章名天下”的周如砥 。而正是后来周如砥多次受到朝廷嘉奖,故家乡改名为章嘉埠 。
“扶植犹子” 感人至深伯侄情
即墨古城临近西门的十字街上,曾有一座“扶植犹子”坊,“犹子”指的是侄子或侄女,这座牌坊的背后,就是周民与周如砥兄妹四人的感人故事 。牌坊是奖给为侄子弃官的周民的 。
周民(1523年~1579年),字振卿,号陵东,隆庆元年(1567年)岁贡 。他是位天才,7岁能工诗对,每日记诵千百言,读书过目不忘 。“补弟子员,文誉益鹊起,郡辄高等”,以他的资历,应该可以做官了,然而,弟弟周赋去世后,周民在墓前立下誓言,要照顾周如砥兄妹四人,毅然决定放弃仕途,终身布衣,专心养育教育子侄 。虽然县令前来规劝,他都不改初衷 。周民的妻子孙氏,更是周氏媳妇的典范 。
- 苏轼诗作曾提炸牡丹:明清时炸花片成流行小吃
- 成也财败也财:揭秘沈氏家族败落之谜
- 三国中的家族中,要说为人处世,非此人名气最大!
- 永乐大典究竟是毁于明清战火还是深埋陵墓之中
- 阴丽华皇后被废后还能家族荣耀好几代
- 令长孙家族荣耀的两人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
- 光字起名好,周氏光字辈男孩起名
- 恩施土家族特产 土家族特产
- 湖南衡山赵氏家族 湖南衡阳赵氏三兄弟的父亲在干啥
- 揭秘山西发掘金元明清墓葬172座含3座砖雕壁画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