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超链接,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超链接 什么叫超链接怎么用

引言超链接是互联网最突出的功能之一,添加超链接也是所有网络用户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
然而,「会用」超链接并不等于能「用好」超链接 。或许是因为操作太过容易,我们在添加超链接的时候往往颇为随意,而不会仔细考虑做成超链接的内容和地址是否合理 。
回想一下,你是否遇到过下面这样的超链接用法,或者自己这样用过:
将操作指示作为链接文本:「点击这里」「查看相关信息」「」将网址作为链接文本:http://example.com/为连续的词语添加超链接作为列举手段:「苹果在过去几个月和开发者可谓 冲 突 不 断 。」将一长串话作为链接文本 。这些用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
超链接的正确用法并不是个新话题 。早在 2004 年,谷歌工程师 Jed Hartman 就撰文讨论过链接文本的合理用法;上面列举的几种不当用例正是来源于该文 。
一些开发文档也涉及了这个问题 。谷歌的《开发文档风格指南》(Developer Documentation Style Guide)就为此专设一节,并指出链接文本应该「描述读者点击链接后将会看到的内容」,如被引文档的标题或对其内容的描述 。Mozilla 维护的 MDN 文档库也讨论了「链接最佳实践」(link best practices),同样建议回避上述几种做法 。
但正如我们所见,时至今日,超链接的使用在实践中仍然是很随意的;不少网站超链接的外观设计也往往不尽人意 。
为此,我想从链接文本和链接地址的选择、链接外观的设计等方面,讨论自己认为较优的用法,希望能为超链接的规范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
链接文本的选择——追求「名副其实」从 HTML 标准看链接文本的要求要回答链接文本如何设置,首先要从什么是超链接说起 。
根据 HTML 标准,超链接是「指向其他资源的链接,通常由用户代理(一般即为浏览器——笔者注)展示给用户,使用户可以令用户代理导航到这些资源」 。
此外,超链接通常是通过「锚」(anchor)元素(a)构造的;当一个锚元素含有 href 属性时,该元素就代表一个由其内容标记(label)的超链接 。
这些定义固然晦涩,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用结论:
HTML 元素是有「语义」(semantics)、也即内在含义的 。例如,锚元素的存在就说明「此处有链接,点击可跳转到相关信息」 。锚元素的内容(即链接文本)和其 href 属性(即链接地址)之间是标记和被标记的关系 。换言之,链接文本要「名副其实」,能够说明链接地址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前面提到的几种「流行」用法是有待商榷的:
第一种用法(将操作指示作为链接文本)的主要问题在于赘余 。既然锚元素的存在本身就说明有链接、可点击,再加入「点击」「更多」之类的描述,就好像是在说「这是一个有链接的链接」一样,成了同义反复 。
早年,并非人人都「认识」超链接,这么写或许还有些教育用户的意义,但这在今天已经不是个问题了 。此外,这样的链接文本也无法说明被链接的内容 。因此,不妨删去「点击」「更多」,代之对被引内容的说明:
要进一步了解某话题,可以参阅某文章 。
第二种用法(将网址作为链接文本)同样会让读者无从知晓其内容 。此外,从排版角度,冗长的网址也会给断行、对齐的处理造成不便,影响版面的整洁度 。因此,更好的做法仍然是描述链接地址的内容,而不是直接把地址写进正文(当然,因行文需要展示链接地址的场合除外) 。
第三种用法(将超链接的连用作为列举手段)可谓有利有弊 。一方面,这么做确实具有一定「修辞」功能,可以传达俏皮、讽刺等意味 。但正如那些被滥用的「梗」一样,其新意和趣味会随着反复使用而磨损,最终引起读者的厌倦;这么做也违反了「名副其实」的原则,给阅读造成不便 。因此,最好还是把「文采」留给别处,用更清晰的方式来列举超链接 。
例如,与其使用上述那种抖机灵写法:「苹果在过去几个月和开发者可谓 冲 突 不 断」,不如原原本本地把具体内容呈现给读者:
苹果在过去几个月和开发者可谓冲突不断,先后拒收了电邮服务 Hey 的官方 app、下架了人气游戏 Fortnite、强迫 WordPress 通过内购销售域名,并「言而有信」地关停了 Epic 的开发者账号 。
第四种用法(链接文本过长)是否不值得鼓励,现有讨论并未达成共识,但我的观点仍然是应该尽量避免 。理由是,如果链接文本很长,它很可能是在摘录或描述被引内容的局部,而非全文;如果给这样的局部引用加上指向原文整体的超链接,不仅不具有对应关系,也不便于读者跳转之后找到相关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