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淡妆浓抹总相宜上一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上一句1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淡妆浓抹总相宜上一句

文章插图
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写下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 。该诗组巧用拟人手法,对西湖美景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表现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尤其是第二首的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
作品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淡妆浓抹总相宜上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译文: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
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为何不用"浓妆淡抹"2《中国诗词大会》上有种类型的题目,叫做划去错误项,看上去只要背得够准确就没什么问题,但事实上难度不小,里面藏着的学问也不小 。随便举两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
比如陶渊明杂诗中写的到底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还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饶人?这个问题曾难倒百人团不少人,正确的是岁月不待人,但我们平时俗语中常说岁月不饶人,原因是这诗到宋代被化用了 。同样的,崔郊的经典作品《赠去婢》中到底是侯门一入深如海还是侯门一入深似海,不少选手也搞不清,正确的是深如海 。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诗词大会上一道曾难住不少选手的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时另一个选项中后半部分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其实句诗很多人经常读和背,但都没意识到其实浓妆淡抹总相宜是有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很多认为浓妆淡抹更顺口,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原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 。千年文坛,咏西湖的名篇不少,苏轼这首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之一 。首句写的是西湖水,水波荡漾,被阳光一照生出熠熠之光,令人沉醉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写山,与水的明丽相对,苏轼选取了下雨时的山色 。烟雨中,山色隐现,奇美得很 。这两句诗人由水写到山,一晴一雨,十分高明 。
全诗最妙的就是后两句,近代著名文学家陈衍先生称这14个字:遂成为西湖定评 。是的,如今提到西湖的美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两句 。苏轼巧妙地把西湖比作西施,如西施的天生丽质一样,西湖也美得自然!之所以会用淡妆浓抹而不用浓妆淡抹,其实有几个原因:
首先,在苏轼之前并没有人用这个比喻,这两个词都不存在,也就没有哪个更顺口一说 。事实上,淡妆浓抹和浓妆淡抹如今都是成语,而且两个成语的意思一样,之所以会衍化出浓妆淡抹这个成语,是因为清代文人彭养鸥在自己的小说中将淡妆浓抹进行了化用 。
其次,苏轼这么写肯定是出于平仄格律的考虑 。七绝在押韵、粘对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苏轼这样写以宋代平仄的规则来看,才是不拗口的 。现代人读诗写诗不讲究这一点,所以背错是正常的 。
再次,从与上下文相结合的意境来看,淡妆浓抹确实也更加贴切 。诗人把西湖比西子,所以首句的水和山,其实对应的就是西湖的淡妆和浓抹 。阳光灿烂时,水面清澈,晴空万里,西湖就像淡妆时的西子,美景一览无遗;而雨天时,西湖山色朦胧,就像西子被浓妆所盖,美景隐现,也别有美感 。
虽然如今我们在用成语时,淡妆浓抹和浓妆淡抹都是正常的,但在读和背这首诗时,其实是不应该搞错的,因为苏轼当年这样写是十分考究的 。其实古诗词中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看上去诗人只是随意用字,但却字字珠玑 。大家还知道哪些容易被记错的古诗吗?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