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景点 稷山县景点十大旅游景点( 二 )


正殿为法王殿,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前有抱厦 。舞楼结构较为特殊,方形无内柱,仍沿袭元代乐楼古制 。据庙内碑文记载,该舞楼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建,明成化七年 (1471年)增建 。系重檐十字歇山顶,上覆琉璃彩瓦,长14.5米,宽14.3米,梁架结构繁杂奇巧,斗拱装饰古朴俏丽,雕刻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壮观,是一座颇有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 。
5、马村砖雕墓:位于稷山县下迪乡马村西侧,该墓群年代当为宋金时期(公元960年-1234年) 。马村砖雕墓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 。马村共发现墓葬14座,已发掘9座 。据“段楫预修墓记”和对墓葬形制的判断,为金大定以前的段氏墓地 。
马村砖雕墓以砖雕的形式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样式,一般多为前厅后堂、左右配置厢房的四合院结构,四壁下部砌束腰须弥座,雕飞马、奔鹿等兽,刻工精细 。也有少数中间雕墓主“开芳宴”,而次间置屏风雕孝子图 。为宋金时期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 。
6、北阳城砖塔:位于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据塔内所嵌石佛题记,该塔由北阳城村村民解武为其母奉佛建造,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 。塔为七级方形砖塔,高5米 。塔基嵌有1尊释迦牟尼石佛像 。以上各层皆为叠涩出檐 。
7、玉璧城遗址:位于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附近,是西魏、东魏玉壁之战古战场 。玉璧城始筑于西魏大统四年 (538年),北周保定二年 (562年)置勋州,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城始荒废 。古城遗址东西长420米,南北宽500米,城南残垣高0.8——3米 。城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个平顶土丘,与城相连,昔日均为城堡,现在北堡暗道尚存 。城东沟里半坡地方,有一地道直通玉壁城下 。
山西运城稷山旅游景点3稷王庙
稷山县城步行西街北侧的稷王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被火焚毁,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 。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姜嫄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 。献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东西两面山墙嵌有巨幅石雕 。正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踩单翘斗栱,四周回廊,殿前有四根浮雕蟠龙石柱,有石雕花柱20根,以52块雕有图案的石板构成屏形栏杆 。姜嫄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覆顶 。八卦亭为元代遗构,献殿、后稷楼、钟楼、鼓楼为清代建筑 。
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凉院”,“佛阁寺”,因寺内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称“大佛寺” 。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96)7号]文件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据清同治《稷山县志》及寺内所存在碑碣记载,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 。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000佘平方米 。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下班,坡道两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极多 。因兵乱大部分建筑遭毁 。现仅存下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罗汉洞等 。
宋金墓群
 宋金墓群,现已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在这里,既的独占景观的地下宫殿雕刻群,又有多姿的地上建筑群,松柏云彩成林,奇形怪状花异草满园,真正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之一 。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马村西南隅,东与闻名全国的青龙寺相距300米,原为马村段氏祖莹地 。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因雨水冲刷,曾先后发现宋金时期砖室雕花仿木构建筑墓三座,于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七八年省文管会派人在此考古钻探,又发现同类墓室十二座,共计十五座,并发掘了其中八座,发现各个墓室,虽砖质相同,但在结构上装饰上却各有千秋,有窑洞式,楼阁式,宫殿式,分单檐,重檐和多重檐等,大多为四合院民宅样式,真可谓精巧美观,玲珑剔透 。在各个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滴水猫头,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墓内回廊下安祥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和陈设廊下的“二十四字”人物组雕,什么曾用名参打柴,刘恒尝药,陆绩怀桔,杨得打虎,丁兰刻木等等,或雕刻,或捏制,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 。尤其应到的是墓主人对面有舞台乐楼,既有乐队又有演员,乐器大鼓,腰鼓,拍板,横笛等多种吹打乐组成,演员行当齐全,分副净,副末,装旦,末泥,装孤等,看上去,既有故事情节,又有表演技巧,真是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若进入一墓室,真宛若光临一座陈设工艺珍品之殿堂,实有琳琅满目,华气盈门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