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面积多少平方公里 三峡水库面积多少亩

三峡水库面积多少平方公里1

三峡水库面积多少平方公里 三峡水库面积多少亩

文章插图
三峡水库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串流2个城市、11个县城、1711个村庄,其中有150多处国家级文物古迹,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形成总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 。这项工程由拦江大坝和水库、发电站、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成 。
三峡水库蓄水近20年,全长600多公里,为何不能“圈水养鱼”?2三峡水库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人工水库,库区下起宜昌市三斗坪,上至重庆市,中间覆盖了六百多公里的峡谷河道 。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三峡水库发挥了巨大作用,创造了可观的综合效益 。
三峡大坝于2003年6月1日下闸蓄水,至今将近20年 。受到拦河大坝的阻挡作用,坝前水流变缓,水位变深,蓄水量变大,为发展渔业创造了基础 。为利用好一库好水,国内专家还曾建议将三峡水库发展成淡水渔业基地,打造成“长江鱼库”!
例如:熊天寿等学者就曾建议,在三峡库区建立渔业管理机构,发展名贵、优质的特种鱼 。陈昌齐等人也提出见解:不妨在三峡水库的消落带发展天然渔业 。专家组还考察了重庆江段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
那么,在三峡库区养鱼真的可行吗?从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来看,三峡渔业确实大有可为 。
1,三峡水库体量巨大,水资源充沛 。在175m蓄水水位下,库区水面超过10万公顷,总库容达393亿m3,鱼类资源的承载量超乎想象 。国内学者曾做过估算:在145m的蓄水条件下,三峡库区每年可产出野生鱼1.9万吨,比历史捕捞量多出1倍;而在175m水位条件下,渔产力则高达3.75万吨,比捕捞量提高了4倍多 。
2,三峡水库建成后,生产力进一步提高,食物资源丰富 。资料显示,蓄水前库区的浮游植物有80多种,蓄水之后增加到150多种,生物量由0.15g/m3增加到0.8g/m3 。浮游动物则由0.1g/m3增加到0.5g/m3,底栖生物也增多了4倍 。这说明,蓄水后三峡水库的基础生产力更高,鱼虾不愁饵料资源 。
3,三峡水库鱼类结构变动较大,但资源总量依然可观 。三峡库区的鱼类约有200种,经济鱼类有20多种,铜鱼、圆口铜鱼、大口鲇、长吻鮠和四大家鱼是最常见的渔获品种,历史占比高达90%左右 。三峡大坝建成后,水文特点发生变化,四大家鱼等洄游性鱼类减少,鳤鱼、鳡鱼、鳊鱼等在渔获中基本消失,白甲鱼、岩原鲤、铜鱼等占比下降 。
鳤鱼
空出的生态位则被其他鱼类占据,定居性的鱼类明显增多,比如:大口鲇、鲤鱼、黄颡鱼等 。因此,水库的鱼类此消彼长,有增有减,鱼类资源整体上仍很可观(损失的资源可通过人工放流的方式弥补) 。
长江禁渔以来,三峡水库的生物多样性呈现恢复态势,“鱼群跃水”的景象开始出现 。在重庆万州区河段,护渔员惊喜地发现鱼群大量出现,目测每群有一两百条鱼,长约10~30cm 。
面对鱼群增多的现象,护渔员谭世权忍不住感叹:“鱼群出现这么频繁,鱼的个头这么大,还是我们第一次看到 。”
总体而言,在三峡库区发展渔业确实可行 。该水库本身就是一座“鱼库”,也是淡水渔业的种质基因库,野生鱼可作为亲本繁育,因此发展渔业有先天优势 。
三峡水库为何不能“圈水养鱼”?2008年,中科院的专家在《人民长江》上发表了专述文章,明确指出在三峡库区养鱼有利也有弊 。好处是能充分利用广阔的水面和丰富的饵料,还有助于解决三峡的移民问题 。但弊端也很明显:在库区养鱼将面临环境压力,水库富营养化的风险将增加 。
早在2005年,水利部就开展了淡水质量评价,结果不容乐观:全国131个有养鱼活动的大型湖泊中,达到富营养化的湖泊就有67个,比例超过50% 。
比如:南京玄武湖、云南滇池、合肥巢湖、武汉东湖都达到了高度的富营养化程度,蓝藻过度繁殖,埋下了巨大的生态隐患 。为治理水华,国家投入的治理成本堪称天文数字,以滇池为例:截至目前,其治理成本已高达500多亿元,生态罚单不可谓不高 。
滇池蓝藻爆发
三峡水库同样如此,网箱养鱼也可能酿成生态危机 。一方面,三峡水库库容量大,水体交换量多,但是下闸蓄水后,净化能力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三峡水库地跨20个县市区,分属湖北、重庆两省市,沿线人口多,环境压力大 。如果大规模放置投饵式网箱,水库的水质将逐渐恶化,氮磷污染也将难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