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惊蛰时节的物候(摄影:王琎)
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韦应物,走在家乡的阡陌间,看到春草萌长,细花吐蕊,耕牛犁地,农家忙于稼穑,心有所触写下了这首《观田家》,开头四句是:“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诗人将惊蛰节气雷声初始,微雨中万物生长,农家开始繁忙耕种的特征精炼地提取了出来 。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在这里,“启”是开启的意思 。为了避讳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名号,“启蛰”改为“惊蛰” 。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蛰”释为“藏也 。”段玉裁注为:“凡虫之伏为蛰 。”其他古籍文献中关于“蛰”字的解释,诸如《尔雅·释诂》的“蛰,静也 。”疏注为“藏伏静处也 。”又如《易·系辞》的“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左传·桓五年》的“凡祀,启蛰而郊”等 。从这些释意中,我们不难看出万物“蛰伏”的状态及其于萌动中对那一声惊雷的期待 。
“老树画画”笔下的惊蛰节气
文章插图
一声雷唤苍龙起
——惊蛰的雷神信俗
古人认为“龙为百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它在头年冬至蛰伏,来年二月二抬头升空开始行云降雨 。民谚云:“二月二,龙抬头 。”先民观察到,惊蛰与农历“二月二”前后靠近,此时蛰伏在大地之下冬眠的各种昆虫们都苏醒过来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三坟》亦云:“龙善变化,能致雷雨.为君物化 。”元代诗人吴存的诗作《水龙吟·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中将惊蛰的雷声与苍龙联系在了一起:“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在农耕社会中,雨水对农业生产最为重要,适时适量的雨水能使庄稼长得茂盛,结粒饱满 。正如《诗经·小雅·信南山》所云:“既优既渥 。既霜即足 。生我百谷 。”应龙,也就是这只被雷声唤醒的“大虫”成为了中国最初产生的雷神、雨神,“祈龙神”亦成为民间普遍的祈雨仪式 。
【咸丰县哈士奇怎么养疫苗驱虫已做】王充《论衡·龙虚篇》曰:“盛夏之时,雷电击折树木,发坏室屋,俗谓天取龙 。谓龙藏于树木之中,匿于屋室之间也 。雷电击折树木,发坏屋室,则龙见于外,龙见雷取以升天 。”“实者雷龙同类,感气相致 。”《史记·封禅书》所谓“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 。”这里的“龙须”,可视为闪电的无数触须状的变异形态 。由于认为龙蛇与雷电是同类,所以古人所描述的雷神大多数是“龙身而人头” 。在中国的神话中,龙与雷电也是始终相交无法分割的,民间传说甚至将龙蛇与雷电视为同一 。
风、云、雷、电,通常是应龙施雨的前奏 。古代,由于先民对自然界缺乏了解,认为雷由雷神、雷公、雷祖主宰,所以惊蛰时必祭雷神 。那么先民所崇拜的雷神到底是何模样?《山海经·海内东经第十三》中有关“雷神”的描述是:“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在吴西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注为:“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 。”先民认为惊蛰日,天庭有雷神击天鼓,蛰虫始动,而人间也利用此时机蒙鼓皮,这是对民间雷神崇拜的表现 。
- 上班族养哈士奇还是金毛
- 喜欢的男生养了一只哈士奇
- 在奶奶家养了一个月的哈士奇
- 哈士奇是用智商换的颜值么
- 夏天咸鸭蛋一般可以放多久 夏天咸鸭蛋腌制多久可以吃
- 怎么训练哈士奇知道自己名字
- 哈士奇9天训练
- 怎样养好哈士奇幼狗
- 楼顶养哈士奇
- 养一条哈士奇是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