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发动对匈奴大规模战争:民族大义只是借口

秦、汉两代帝国 , 均有过大规模对外战争 , 且皆具备获胜的记录 。这在不少后世人的眼里 , 成了不可磨灭的盛世象征 。似乎用武力解决问题 , 就是民族尊严的体现 。除去上纲上线外 , 少有人探究帝国对外战争的原因 。毕竟 , 所谓尊严和面子问题并不是政治的全部 。
河套草原是优质资产
网络配图
秦、汉两个帝国 , 均有过大规模对外战争 , 且皆具备获胜的记录 。尤其是汉帝国的胜绩更是彪炳史册 , 被后世广为传诵 。民族主义者、唯物史观者 , 无不对此推崇备至 , 在他们的眼中 , 似乎开疆拓土 , 对外征战 , 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就是盛世的象征 。一句口号喊得异常响亮: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 。
关于此 , 我不想谈论如此意气用事有无必要 , 更不愿意上纲上线地把问题抬到民族尊严的高度上去 。个人认为 , 摸清楚战争的起因及其根源 , 比关注胜负更为重要 。因为影响到战争胜负的因素太多了 , 而且绝大多数因素都过于偶然 。
在秦篇中 , 战争的利益脉络我们已经理清 , 但是并未详细介绍诱发战争的客观因素和承载战争的客观环境 。现在 , 我们就着力在战争诱因和环境上做精细的分析 , 以便从中摸索出些一些规律 , 顺便温习一下旧时的功课 。
秦帝国时期 , 始皇帝嬴政曾派大将蒙恬远逐匈奴 , 占领了曾属于匈奴人的领地——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旧称河间 , 其位于北纬37度线以北 , 黄河“几”字弯流域 , 囊括了银川平原以及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 。这里土地肥沃、水草繁茂 , 可以说是天然的粮仓 。曾有俗语说得好:黄河百害 , 唯富一套 。
【秦代发动对匈奴大规模战争:民族大义只是借口】河套地区的富饶是由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 这里的气候、土壤、水源等天然条件均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 是当时游牧民族的主要栖息地 。
经济压力迫在眉睫
前文中曾介绍过秦帝国的军国体制 , 这是秦主动对匈奴用兵的一个关键理由 , 即必须不断对外战争才能驱动国家机器 , 使社会的经济稳步有序地运转起来 , 同时夺取新的资源以供社会群落内成员使用 。在秦帝国尽灭关东六国到对匈奴用兵前 , 前后有大约七年时间是没有战事的 。
网络配图
军国停摆 , 意味着社会要面临一个运转惯性的问题 。多年来习惯于征战的军人接近职业化 , 在社会分工中从事其他职业并不比长期处于军队外的人更有优势 , 说得更严重些 , 他们已经难以在常规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并获得他们期望中的经济收益 。经济效益驱使这些无处觅封侯的职业化军人拥有再次从军的需求 , 若不能满足 , 则可能成为社会的一大安全隐患 。安抚这些退伍军人的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 。
另一个点燃战争导火线的因素是经济压力 , 准确地说是人口压力 。秦帝国统一天下之时 , 除去战时的伤亡外 , 并无大量杀戮平民的现象 , 而是将旧时六国的人口和土地一起接收过来 , 整合成一个大帝国 。旧社会群落解散并融合进新社会群落中 , 得到最大限度保全的人口 , 会成为人口继续增长的基础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无序的人口增长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令社会感觉到经济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