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张勋的升迁之道,个人之幸,国家之大不幸

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乳名顺生者,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溥仪赐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 。
八岁,其祖父张坤一蒙太平天国之难,其母亦于是年暴病而死 。张勋自述《松寿老人自叙》,特表其祖父之节行,颇可观:
辛酉年,八岁,适粤寇(指太平军)躏县境,乡人四窜 。先父王昆一公独不行,陷贼,贼逼指富室名,不告,临以刃,则詈之,因遇害 。
《松寿老人自叙》,是张勋晚年隐居天津松寿居,于1922年,应族人之邀而写的自叙传 。其文文辞简约,不重叙事,唯叙张勋官职、履历及儿女情况 。此处,特叙其祖之忠义节烈,或为自我期许 。民国之后,太平天国起义,已为革命党正名,政治上的评价与晚清截然相反,张勋仍书之为“贼”,以王朝价值观论定起义者为反贼,既有切身家仇,更有遗民国恨 。
张勋十一岁,其父张衍任病殁 。同年,张衍任遗腹子系球生 。孤儿寡母,家境困顿不堪 。年十四,继母温氏亦病殁 。张勋与其弟系球相依为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据《奉新文史资料第二辑·张勋史料》中多篇族人、相关人士的回忆性文章来看,张勋在此段时间失学、失养,靠在田间捉鱼摸虾为生 。
年十五,经一位熊姓作头(长工头)的介绍,张勋受雇翰林许振祎家,先为雇工,后为其子童仆和伴读 。这在张勋的履历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契机 。
许振祎,清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为曾国藩门生 。许振祎在曾国藩幕府共16年,历经太平天国战争的整个过程,交游遍及湘淮军系统 。这是张勋后来得以进入军界的因缘 。
张勋在许家充当童仆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1879年,张勋二十六岁,在南昌府衙内当旗牌兵,也就是侍卫兵 。张勋从军,出于许家的推荐 。
1883年,许振祎将张勋推荐给湖南巡抚潘鼎新,得六品军功,为百总(相当于连长) 。这一年,张勋已年近三十 。张勋在军界的资历浅,并无战功,而经许振祎推荐,即得六品军功,这一破格之举,殊非寻常 。这一破格用人的举动,也足见晚清军纪之败坏,用人权操纵于地方武人、督抚之手,湘淮系用人唯亲、唯私、唯裙带,全无人事考核提拔之规范 。
晚清政局动荡,权力下移,给武人的非常态化上升提供了机遇 。袁世凯之投效淮军吴长庆部,并迅速崛起,与张勋之在军界发迹,可等同观之 。所不同者,张勋出身卑贱,无祖荫可承,袁氏祖上袁甲三,为淮军名将,在淮军系统本就根深叶茂,不需要其他人烘托,袁世凯自动继承了这些军中的人脉关系 。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张勋随潘鼎新部开赴中法边界作战,调苏元春部 。张身先士卒,数战有功,由百总而千总,进而都司(正四品,相当于旅长)、游击(师长),管带广武右军各营,驻扎广西边防 。后苏元春受排挤退职赋闲,张勋亦遭遣散 。值得一提的是,日后同为民国著名人物的陆荣廷,也出自苏元春部,并因与张勋的这段共事关系,两人保持了终生之友谊 。
1893年,张勋经人介绍,投效毅军宋庆部 。张勋与毅军的渊源始于此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宋庆部消极避战,张勋无所作为,“策据虎耳山,以扼鸭绿江,未果,和议成,乃西入京师” 。随后,张勋脱离毅军,投到奉旨正在组建新防军的岑春煊名下,并统领新防军 。岑春煊以甲午战事赴援山东,山东巡抚李秉衡极力排斥新防军,新防军遂解散,张勋的差事再次落空 。同年,淮军老将、毅军的领袖人物姜桂题将张勋介绍给了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袁委以头等先锋官一职 。这是又一次契机,张勋在北洋系统中的元老地位,由此确定 。1900年庚子事变之前,张勋之军职,由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营长)、行营中军(督练处总务长),1899年升至总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