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托孤之臣褚遂良为何其忠诚百年后才得到认可?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 。他出身于名门望族 。父亲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文学馆,充当国事顾问,为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 。
褚遂良以书法见长,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也是朝廷重臣,唐太宗李世民临死时,授予他托孤重任 。然而,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他,在政治上却经历了大起大落,过了100年后,他的忠诚才得到认可 。
学识渊博坚持原则
褚遂良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博涉文史”,擅长书法,“工隶楷” 。谁也没料到,正是凭借功力深厚的书法,让他成为朝廷重臣 。
最初,褚遂良在秦王府里任铠曹参军,掌管兵器铠甲等事务 。这个秦王,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酷爱书法,贞观十二年(638),他一直视为师长的大书法家虞世南去世了,这让他特别难过:“虞世南死后,再也找不到人谈论书法了!”大臣魏征听后,对他说:“褚遂良的字写得很好,下笔遒劲,有几分王羲之的感觉 。”唐太宗喜出望外,即刻任命褚遂良为“侍书” 。
褚遂良不仅书法水平一流,他的学识同样渊博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疑惑地问褚遂良说:“舜造过漆器,大禹雕琢过切肉的砧板,当时劝谏舜、禹的有十余人,食用器物这样的小事,大臣们为什么苦谏呢?”褚遂良回答说:“不能鼓励奢侈 。如果把精力放在雕琢上,会妨害农业生产;要是漆器流行起来,以后就一定有人会用金子、玉石来造器具 。过分浪费,国家就离危亡不远了 。所以诤臣必定劝谏事情渐发的开端,到它发展到极点,就没有什么可以再去劝谏的了 。”唐太宗听了,不住地点头 。褚遂良总是这样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令人信服,后来唐太宗感慨地说:“把道理讲好,也是要靠学识的 。遂良博识,让人十分敬重 。”
褚遂良不但学识渊博,性格也极为耿直,敢于坚持原则,有时连唐太宗的面子也不给 。古代皇帝,每天的言行举止会被记录下来,作为史料留存,褚遂良有段时间就负责这个 。
有一天,唐太宗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东西,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说:“今天之所以设立我来记录这些,就是充当古时左右史官的作用,善恶必记,以使皇帝不犯过错 。我还没听说过做皇帝的自己要看这些东西呢 。”唐太宗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褚遂良回答得十分干脆:“臣的职责承载在笔上,皇上您的言行我是一定会记录的 。”
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想亲征高丽,平定辽东,褚遂良鉴于隋亡的历史教训,举谏说,不可远征,以防不测 。唐太宗不听,褚遂良就再次上疏,认为皇帝亲征不合情理:“臣把史籍都翻了一遍,从古至今,当皇帝的还没有亲自去打辽东的,派大臣去打,倒是有此先例”,所以“派两名勇将,发兵四五万”就可以了 。
然而,唐太宗一意孤行,结果损失惨重,以失败告终 。在回师途中,唐太宗对劳师远征深表后悔,回来后提拔褚遂良为黄门侍郎,参与朝政 。后来,又任命他为中书令,褚遂良成了唐代政坛上的重臣 。
托孤之臣冒死直谏
贞观二十三年(649),病重的唐太宗把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他们说:“当年汉武帝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我以后的事,都托付给你们了 。”又转头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我就放心了 。”
褚遂良成为托孤之臣,是因为他是李治最强有力的维护者 。前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废黜,朝臣多认为九皇子晋王李治仁厚,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唐太宗更喜欢四皇子魏王李泰 。有一天,他对近臣说:“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投入我的怀抱说:‘我到今天才得以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此为我再生之日 。我只有一个儿子,百年之后,一定为陛下杀了他,把王位传给晋王 。’父子的伦理,原应当是天性,我见他这样,非常垂怜他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都没说什么,唯独褚遂良走上前说:“您也是君王 。哪有执掌政权的君王,杀死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兄弟的道理呢?”唐太宗幡然醒悟,当天立李治为皇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