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名人志清代状元蔡以台

蔡以台生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 字季实 , 号兰圃 , 又号小栖真樵者 。枫泾南镇人 , 兄弟排行第三 , 母陆氏 , 与沈德潜母亲同为陆贽后裔 。蔡以台是很有天赋的江南才子 。童年时勤奋好学 , 加上受到名儒沈辰垣的启蒙 , 诗文书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十五年(1750年)考中举人(顺天中式)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会试得第一(会元) , 同年四月殿试得第一(状元) , 授翰林院修撰 , 掌修国史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 分校顺天乡试 , 不久担任日讲起居注官 , 在宫中讲经论史并负责记录皇帝的生活起居等情况 。
乾隆三年(1738年) , 蔡以台在京城与纪晓岚、陈孝泳、窦光鼐、刘补山、刘西野、李应弦、陆青来等人一同师从董邦达(著名画家、官至礼部尚书) 。他于乾隆九年(1744年)考中秀才(顺天副贡)后 , 担任景山教习一职 , 期满以知县用 。乾隆十五年(1750年)考中举人(顺天中式)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会试得第一(会元) , 同年四月殿试得第一(状元) , 授翰林院修撰 , 掌修国史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 分校顺天乡试 , 不久担任日讲起居注官 , 在宫中讲经论史并负责记录皇帝的生活起居等情况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春 , 被钦点为会试同考官 , 因随乾隆帝出巡山西五台山 , 未及入场监考 。他在担任考官期间 , 处事公正 , 唯才录用 , 尤其能提携出身低微的人 , 受到时人称道 。蔡以台又以至孝著称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 , 因赡养年迈父亲而辞官回乡 。父亲故世后 , 他由于悲伤过度 , 得病身亡 。
蔡以台学识渊博、善辨钟鼎、金石、图书等文物真赝 。书法得颜鲁公三昧 , 诗文气骨奇高 , 清丽绝俗 。他生性耿直 , 不愿结交权势官宦 。平时著作大多不署名 , 著有《三友斋遗稿》《姓氏窃略》 , 现存文稿还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后所作的《亚圣南祠始末记》等 。
蔡以台的书法 , 存世作品很少 , 现存仅有二幅尺牍 。从《续修枫泾小志》称其“书法得颜鲁公三昧” , 可见其书法之功力 。还有他考中状元的过程 , 也能说明问题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殿试时 , 殿试主考官原拟蔡以台为第二 , 第一为梅立本 。乾隆皇帝看过试卷原稿后 , 认为蔡以台写的字很漂亮 , 亲自将蔡以台拔为第一 , 而把梅立本改为第二 。此事可以证明蔡以台的书法是很好的 。
蔡以台善画 , 但与书法一样 , 并未留下多少画作 , 目前能见到的仅有一幅画 , 即乾隆二十六年所画的《兰石图》 。从这幅画能够领略到他的绘画才能 。他于乾隆三年(1738年)即拜著名书画家董邦达为师(董邦达虽然官至礼部尚书 , 但史料均以书画家著称) , 学习书法、绘画 。可以想像长期拜师于董邦达的他 , 绘画功底应该不会差的 。
《续修枫泾小志》称蔡以台“诗文气骨奇高 , 清丽绝俗” 。恐怕不会没有来由 。蔡以台的诗文 , 其著有《三友斋遗稿》 , 但该书难以见到 。目前仅找到蔡以台诗7首 。2首录入《晚晴簃诗汇》 , 2首录入《续槜李诗系》 , 2首录入《枫泾小志》 , 1首录入《遂安县志》 。分别为6首七律和1首五律 , 每首对仗工整 , 词藻清丽 , 音韵铿锵 , 显示了作者的笔力雄健和功底深厚 。据《碧溪诗话》评述:“蔡修撰诗求之三十馀年不可得见 , 嘉庆丁巳始得读之 , 诗仅二十馀首 , 而冠首一篇《平定回部大功告成恭记》五言长律一百二十韵 , 华藻宏丽 , 洵鸣盛之巨制 , 馀也格高调爽 , 不类蛙蝇凡响 。”又见《石濑山房诗话》评述:“殿撰……试南宫(会试) , 廷试(殿试)皆第一 。是科礼闱 , 首场始用五言八韵排律一首 , 钦命题赋得循名责实得先字 , 殿撰诗传诵一时 , 馀不概见 。”《碧溪诗话》与《石濑山房诗话》对蔡以台诗的评价是很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