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攻打日本,元世祖忽必烈到底为了什么?( 二 )


这两次渡海东征的最高指挥者,是元世祖忽必烈 。他占据北京,摒弃了金亡后的中都城,另起炉灶,于1266年开始营造以北海琼华岛为中心的新大都,历时十九年竣工 。北海、中南海乃至什刹海,顿时都成为这位雄视天下的霸主私人的金鱼池 。元大都就是今天北京城的前身,在《马可·波罗游记》里称作“汗八里”(汗王之城的意思):“大汗平时住在都城,在每年三月离开此地,向东北方前进,一直瞳到距海仅两日路程的地方……当大汗向海滨前进时,会有许多富于趣味的事件伴着狩猎活动而出现,这真可以说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游戏所无法比拟的 。”
网络配图
从这段叙述里,能管窥出元世祖忽必烈对大海的向往与好奇——不知他一生中是否亲眼目睹过真正的海?对于他来说,恐怕只有征服才是最刺激的游戏——他一直很认真地玩着 。他在北海的湖心琼华岛(又称万岁山)指点江山,挥霍一生,不仅命令麾下乘胜攻取了南宋小朝廷苟且偷生的杭州西湖,而且孕育了更为膨胀的欲望:向真正的大海进发,向日出的地方进发,抢渡日本列岛——这是天之骄子对海之骄子的挑战 。北海的波光与涛声哟,曾经为他心游万仞的豪情伴奏 。北海中的琼华岛,是根据“蓬莱仙岛”的传说设计的,元世祖忽必烈最喜欢住在山顶的广寒殿——这是他的月宫 。一位住在月亮上的帝王,连梦想都是那么缥缈,清高乃至浪漫 。
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基本上沿袭了元故都的规模与格局 。把中南海、北海包括在皇城之内——爱称为太液池(“太液秋风”是燕京八景之一) 。又把皇城之外的什刹海尊称为玄武池——因为什刹海彼岸有一座供奉玄武神的火神庙,系唐代遗留的古建筑 。到底是汉人的皇帝,连结湖泊起的名字都引经据典,别有涵义,好像有多大学问似的,而且多多少少带一点实用主义——太液池和玄武池的命名,都有防火除灾的寓意 。其实,防不胜防 。
我还注意到这样的落差:蒙古人把湖称为海,豪迈中不无夸张——如同他们面对世界的那份主人般的狂放;汉人则把湖比喻为池塘了(是养鱼池呢还是游泳?)象征着人在神面前的谦虚乃至自我贬低 。前者是天地的主人,后者是神的奴隶 。据说每逢火神诞辰或皇宫发生火灾时,明朝的皇帝必定特派大臣去玄武池畔的火神庙叩头朝拜,祈祷神灵多加关照 。所以即使在给事物的命名方面,这个民族也不敢夸大其辞,文雅有余而野性不足 。果然,明朝是最热衷于修长城的一个朝代,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是最小的 。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由一个太监而不是由一个将军担任船长)的伟迹,外交和外贸的色彩较浓,大相迳庭于蒙古人远征日本的那种赌徒式的悲壮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文明的进步 。但对于历史而言,一次失败的赌博或许比一桩成功的贸易更荡气回肠,更令后人嗟叹 。我想,明朝正是因为骨子里的保守与懦弱而亡国的 。
在明朝,那些曾经生怕沦为元世祖忽必烈汗阶下囚的日本人变得强大了,反而渡海来大陆劫掠——倭寇,是很让明朝皇帝们头疼的事 。这甚至遗传给了清朝——清朝对大海简直充满恐惧,所以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大清帝国的劲敌,大都来自海上——以其坚船利炮,羞辱着生病的东方狮子 。慈禧太后挪用了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她在昆明湖上泛舟,却输掉了那场着名的海战——大清帝国首先是在海上被打垮的,它甚至保卫不住自己漫长的海岸线 。更何况地平线呢 。于是它成为地平线上最惨痛、最耻辱的一次落日:版图遭到了西方列强的瓜分,彻底葬送了元世祖忽必烈汗时代的尊严与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