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亡之谜:竟是诸葛亮的见死不救?

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形象 。最近 ,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新着《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 , 对三国史上一些着名的旧案作了新的诠释 , 如诸葛亮出山时为何选择刘备?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于汉室 , 还是存有“自取”之谋?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种种分析 , 卸下了诸葛亮头上的历史光环 。
关羽孤军北伐 , 攻打襄樊 , 是战略上的严重失误 。稍懂三国史的人皆知 , 诸葛亮《隆中对》的决策是 , 待天下有变 , 益州和荆州两路大军同时北伐 , 一攻宛洛 , 一攻长安 , 使曹魏首尾不能兼顾 。而关羽所率领的荆州军仅是蜀汉的偏师 , 在益州主力军没有出动的情况下 , 以偏师攻击强大的曹魏 , 无疑是极大的冒险 。
网络配图
况且 , 此时孙刘两家在外交上已呈破裂之势 。若不是曹操进兵攻打汉中 , 建安十九年 , 刘备和孙权为争夺荆州已几乎诉诸武力 , 兵戎相见 。关羽出兵攻襄樊 , 荆州城防必然空虚 。在此情况下 , 当然要防范孙权在背后捅上一刀 , 趁机偷袭荆州 , 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 , 且十分重视孙刘联盟的动态 , 难道他会掉以轻心?关羽虽为荆州军的主帅 , 但没有刘备的命令 , 关羽是不敢擅自进兵的 。诸葛亮明知关羽北伐的条件不成熟 , 且同自己《隆中对》的战略决策相违背 , 为何不尽军师职责 , 力加劝阻?此其疑点之一也 。
曹操为解樊城之围 , 共派出五批援军 。即便如此 , 曹操还不放心 , 为取得压倒性优势 , 还亲率十余万大军屯驻于离襄樊不远的摩陂(今河南郏县) , 以便随时增援 。由此可见 , 为了对付关羽 , 曹魏方面已经实行了全国总动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蜀汉方面却丝毫没有作出反应 。据《三国志·甘宁传》载:“羽号有三万人 。”
关羽以区区三万之众 , 既需留一半兵力于后防基地 , 防守荆州 , 又要攻取曹魏军事重镇襄樊 , 真乃捉襟见肘 , 其艰难自不待言 。由于关羽兵微将寡 , 故在八月“汉水暴溢 , 樊下平地五六丈”的有利条件下 , 都不能攻克樊城 。及至曹操各路援军云集襄樊时 , 关羽军已处于绝对劣势 。
或许有人会认为 , 诸葛亮并非神人 , 亦难以预料吕蒙会偷袭荆州 , 故不给关羽增派援兵 。其实 , 即使东吴不背盟图羽 , 单凭关羽这支偏师亦很难攻取襄樊 , 而在曹操遣徐晃配合曹仁夹击关羽之际 , 羽军已面临覆灭的危险 。襄樊战役关乎蜀汉北伐大计 , 诸葛亮既然以“兴汉”为己任 , 怎么可能不密切关注这一战役的一举一动?蜀汉在益州的主力军难道就不能抽出一旅之师增援荆州 , 而让关羽以孤军抗击曹魏的十余万精锐之师?此诚不可解也 。
论者又谓关羽骄狂轻敌 , 误中吕蒙、陆逊之计 , 尽撤荆州守兵以攻樊城 , 遂造成后方空虚 , 给孙权以可乘之机 。其实这也需要分析 。关羽抽调江陵守卒增援襄樊 , 固然是他对东吴偷袭荆州的可能性估计不足 , 但如果不是因为兵力不足 , 樊城久攻不克 , 关羽又何必“连呼刘封、孟达 , 令发兵相助”呢?关羽南征北战数十年 , 虽称不上足智多谋 , 但亦非一勇之夫 , 恐怕也有蜀中不肯发兵相助的难言之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