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汗是什么意思 方言坐地炮是什么意思

我出生在双城东南角的偏僻街区七屯 。我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对那里的方言非常熟悉 。后来上大学学汉语言文学,毕业后教了几年语文 。因为专业和职业的限制,我极力摒弃非普通话因素,一度对方言感到厌恶和排斥 。后来因为经常下乡,接触到了原汁原味的东北话,品味到了乡音,发现了这个语言体系的不凡之处和独特魅力 。搜索民间目前使用的方言,收集网上流传的几个词语,整理出近千个东北方言词语,总结出这个方言系统的特点和词语的来源 。
以下是对东北方言特点及来源的分析,《东北方言总汇》正在编纂中 。东北是汉族、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等民族聚居的地区 。经过300多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东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方言产生的历史原因,既有当地语言文化的融合,也深受俄罗斯、日本、韩国的影响 。
一,北方方言的特点
东北话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与东北人豪爽、直爽、幽默的性格颇为吻合 。东北话有些不一样 。它是历史的融化和自然的熏陶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
1.东北话简洁明了 。
它体现在用简单的音节表达复杂的意思 。比如“得瑟”,可以表现人的轻浮和轻佻,炫耀 。像这样的,“马路对面”一般指的是性格强势,不愿意与人交流,不善交际的人 。《屠呦呦》有被骗的,也有被玩的 。我还不知道 。意思是有人卖了,帮人数钱 。“白虎”的意思是瞎说,会说话,通常指会瞎说 。“路透寇”不确定他说什么和做什么 。《兰轩》特别夸张,漫无边际等等 。这些音节很少能找到对应的汉字,但意义丰富,多角度解释也无法完全表达 。
2.东北话生动传神 。
东北方言大多能形象地描述事物和人,有生动的效果 。比如描写的人物有:坐地炮,手握手柄,半疯,龟犊子,跑腿的,倔眼的,哭尿的,瞎眼的,猪嘴獠牙的,驴高马大的,放屁呆呆的,等等 。表现形式有:躺着放屁、蹲着撒尿、磨着唧唧、嘎嘎跳、叽叽喳喳、手舞足蹈、吊儿郎当、吃瘪肚子、吐大壳、咬眼睛、拉堵、瞪着蛤蟆眼、急拉屁股等等 。描述的东西有:灰尘,犄角旮旯,漂浮,发亮,没牙,鼓鼓的,蹄子,咕噜咕噜的,八杆子拉不动 。
3.东北话节奏十足 。
很多东北方言在结构上使用对称短语和并列短语,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比如:呜呜,下蹲,针烧,五扇三招,踢绊,蹄子蹄子,三吹六哨,舀天碗,与神对话等 。
4.感情色彩比较贬义 。
在东北方言中,除了名词和方位词是中性词外,大部分都是贬义词 。这里就不赘述了,可以按照东北话的顺序跪拜 。
第二,北方方言的出现
东北的一些方言是由生动的隐喻生成的 。形容人粗犷勇敢,叫“虎”;叫“龟犊”;女人找野男人叫“养汉”;摩托车叫“屁驴”;不成熟的年轻人叫“狗跳”;忘记别人的感受或恶意的人被称为“白眼狼”;找别扭被说成是“穿小鞋”;把愚蠢而无意义的努力称为“玩大刀”;把人的无精打采说成“扁茄子”等等,体现了东北人的幽默和率真 。有些东北方言是借代生成的,用事物的一部分代替所有的东西,在修辞学上叫借代 。转喻在东北方言的产生中也有运用 。比如以“跑破鞋”为代理,乱搞男女;不关心事情,用“溜走”做代理;用“急眼”指发脾气;用“到外面去”指上厕所;用“蒙眼”指眩晕;用“数波数波”指嘈杂;“闭眼”是指看不清东西等等 。
在东北方言中,为了强调和加强某种形态动作,往往在表示这种形态动作的形容词或动词前后加前缀或后缀 。这些前缀和后缀没有实际意义,起到强调和强化的作用 。比如聚焦盲眼的“盲”;埋弃,强调“埋弃”;哭与尿意象对“哭”的强调;赖雅Gaji强调“屁”;天庭八处强调“老”;重点是“做”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