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美学思想核心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美学思想核心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傅抱石的《江山图》
打倒封建(印刷)史鲁
《看新世纪》(油画)郑毅
钢水汗水(油画)广廷渤
走向世界(铜)田金铎
祖孙四代(国画)刘文喜
四个女孩(油画)鲍文
减租会(版画)古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打开了国际艺术视野 。一方面,西方现当代艺术和理论影响了以往的创作模式,从而促使中国美术走向多元艺术理念和风格并置的发展生态,逐步塑造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新形象;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并没有被完全同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艺术独立发展的鲜明特征 。即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面貌,并不局限于西方现代主义对艺术本体语言独立性的挑战,也不局限于西方后现代艺术实验在大众传媒上探索的艺术观念形态 。中国当代艺术把艺术人文关怀的个性转向了更能体现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大众——“人”的概念,把艺术实验和探索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对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传统的坚持和创新上,而不是媒体的乱用和概念 。
从“如何展示”到“展示什么”
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真正开启了中国艺术积极借鉴西方艺术改造中国传统艺术的“艺术革命”运动,其中有徐悲鸿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主张,也有刘海粟、林风眠等倡导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绘画对接的中国现代艺术探索 。无论是引入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现实主义,还是倡导艺术主观表现的现代主义,“艺术革命”的目标都是摆脱传统文人画陈相印的不良模仿习惯,着眼于“如何表现”,特别是以西方艺术为参照进行新的艺术改革 。鲁迅从文学创作治愈民族精神的高度,提出了关怀社会底层人民生存的命题 。他倡导和扶植的新木刻更多的是从揭露黑暗、批判现实的角度出发,强化了艺术作为一种“扔枪”和“匕首”的战斗作用 。鲁迅的文艺思想超越了当代艺术界关于“如何表现”的问题,将艺术的价值和功能推向了艺术思想表现的更高命题,这也成为延安以“鲁迅”之名创办文艺学院,并将其思想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艺术的一面旗帜的原因 。
在鲁迅思想的鼓舞下,大批青年艺术家去了延安 。因为他们在这个穷乡僻壤的边疆看到了中国社会正在孕育的一股改变国家命运的新生力量 。他们按照鲁迅批判现实的艺术思想举办“讽刺展”,对问题进行文人式的“讽刺”;他们用现代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来描绘延安窑洞生活 。在此之前,五四以来“艺术革命”的最大瓶颈——“如何表现”的革命和幼稚的批判现实,并不能真正解决艺术与现实、艺术与大众的结合这一绕不过去的深刻命题 。当时艺术家对艺术的现实主义批评总是带着怜悯,看不起小知识分子 。所以,30年代中国城市文化氛围中的所谓文艺“大众化”讨论,很难与民众相结合,成为一种空普遍的理想 。事实上,他们不能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如何解放广大工农群众的,以及中国社会转型必须依靠工农的根本社会问题 。
人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解决了文艺为什么要同工农兵结合的理论命题 。毛泽东的讲话指出,当时文艺的发展是如何和怎样使文艺建立在工农兵的反映上,真正代表中国的真正力量,把“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作为革命艺术家和进步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崇高使命 。
在毛泽东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有前途的,必须长期地、全心全意地、无条件地到群众中去,到工农兵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广大的、最丰富的源泉中去” 。一方面体现了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另一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发展观,即劳动人民的生活为艺术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审美矿产资源和精神资源 。这一论断可能是受到了马克思通过劳动创造美的思想的启发,但它发展了这一思想,弘扬了艺术史上从未被关注过的通过劳动创造的美,劳动人民不仅是社会最广泛、最基本的美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因此,艺术创造和发展的动力归于社会存在的主体——劳动人民 。因此,任何文艺创作都要以表现这个文艺主体为中心,力求在思想上、行为上真正与这个艺术主体——劳动人民和谐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