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奇案之雍正暴崩背后的惊人事实和江湖传说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夜,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在圆明园的九州清晏突然死亡,时年58岁 。据官方记载,雍正去世前几天,八月十八日在圆明园与大臣议事;八月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都属于正常办公;八月二十一日开始发病(“上不豫”),但仍然照常办公,接见一些官员;八月二十二日突然病重,急忙召见宝亲王弘历(皇四子)、亲王弘昼(皇五子)、大学士鄂尔泰等,宣布传位于弘历;二十二日深夜至二十三日凌晨(子时)之间死亡 。
当时著名文人袁枚为雍正临终之顾命大臣鄂尔泰写的行状,则与官方的说法有所不同 。鄂尔泰为雍正最倚信的大臣之一,常奉令值宿禁中,随时听令 。根据袁枚记录,八月二十三日雍正临终时,身边的顾命大臣仅有鄂尔泰一人,其他人,不管是皇子、宗亲、重臣,当时都不在圆明园 。雍正驾崩后,鄂尔泰连夜携带遗诏从圆明园奔还城内的紫禁城 。因深夜里仓促间找不到马,他只好骑上一头运煤的骡子奔回,拥弘历即位 。之后他又留于宫中帮助新皇帝处理大事,七天以后才得以出宫 。出宫时人们惊异地发现,鄂尔泰裤子上染有一片血迹 。根据鄂尔泰自己的解释,这些血迹是那天骑骡子时不小心磨破大腿而留下的,他自己竟不知道 。
网络配图
雍正虽然“暴亡”,但是皇位的传承倒没有出现问题 。依雍正遗诏,弘历顺利继位,就是乾隆皇帝 。因为雍正吸取康熙时“九子夺位”的教训,事先已经创立了秘密建储制度,将自己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弘历的名字写好,藏在紫禁城“正大光明”匾后面 。为了便于对证,还在圆明园内“拷贝”了一份同样内容的遗嘱,密封起来,雍正去世后也找了出来 。然而,负责宣读遗诏的鄂尔泰却如此狼狈,不得不亲自骑着骡子从圆明园奔回紫禁城,慌得连裤子染血都不知道,让人怀疑其中必有隐情 。
鄂尔泰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留在宫中七天七夜?他裤子上的血迹是怎么回事?野史传言,雍正是被人刺杀的,鄂尔泰看到了被人割去脑袋的雍正;他留在宫中七天七夜是为了处理无头(或身首异处)雍正这样棘手的事情;裤子上的血迹未必是骑骡受伤留下的,沾的可能就是雍正的血 。
被吕四娘刺杀
雍正之死的真正原因,始终被层层神秘浓雾掩盖的历史之谜,历来猜测颇多 。流传最广的莫过于被人刺杀之说,而刺杀雍正的人,竟然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奇女子――吕四娘 。这要从雍正朝的一起案件说起 。
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有个叫曾静的读书人,让他的学生张熙给当时的川陕总督、清军名将岳钟琪送了一封信 。曾静在信中说岳钟琪是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后裔,而清朝则是“金人”的后代,劝岳钟琪起兵反清,恢复汉族王朝 。岳钟琪向雍正告发了曾静、张熙 。雍正大怒,将二人逮捕至京,追查幕后主使及消息来源 。据曾静交代,他的反清思想是读了吕留良的著作后产生的 。
吕留良(1629―1683)是清初著名学者,“曾静事件”发生时已去世四十多年,但他的门生故旧不少,子孙尚在,而且他的著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吕留良著作中反清思想十分强烈,并用传统的“华夷之辨”来论证满族统治的不合理,认为满族是夷狄,非我族类,因而搞清华夷区别比君臣之义更为重要 。
在此案审理过程中,雍正认为曾静、张熙是误信邪说,认罪态度较好,特予释放(雍正死后,二人均为乾隆所杀) 。雍正对曾静二人网开一面,但是对吕留良一家及其门生则处理得很重 。当时,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都已经去世,雍正还令人开棺戮尸、枭首示众 。吕留良的学生严鸿逵在监狱里被折磨致死,还要戮尸枭示 。吕留良的另一个儿子吕毅中和严鸿逵的学生沈在宽则被处斩 。其他的吕氏门生以及刊刻、贩卖、私藏吕氏著作的人,或斩首,或充军,或杖责 。吕氏及严、沈三族妇女及幼丁发给功臣家和关外披甲人为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