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 , 织机又不断地得到改进 。宋末元初 , 山西万泉(今山西万荣)人木匠出身的薛景石 , 在《梓人遗制》这部著作中 , 给我们留下了立机子、华机子、罗机子和布卧机子等织机的具体型制 , 并且标明了装配尺寸 , 阐明了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原理 。
薛景石从长期的织机修造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 总结了各家之长 , 经过辛勤劳动 , 终于完成了这部织机制造图文并茂的著作 。他对织机中的“每一器必离析其体而缕数之” , 就像今天工厂里设计机器一样 , 既绘有零件图 , 又有总体装配图 , 并且说明了每个零件的尺寸大小和安装部位 , 正如序言中所说的 , “分则各有其名 , 合则共成一器 。”如罗机子是织造各种轻薄透明花罗织物的织机 , 在《梓人遗制》中绘制得相当清楚 。罗机子身长七尺到八尺 , 横槾外宽二尺四寸到二尺八寸 。织罗纹的绞纱机构相当奇特 , 由于它的形状似“老鸦翅”而得名 。在织罗的时候 , 老鸦翅管理绞经 , 作上下运动和左右移动 , 用绞经和地经互相绞缠 , 按花纹图案 , 有规律地在左右方和地经互相绞转而形成椒眼孔的网纹 。由于织布机上开口、投梭、打纬三个主要运动的进一步完善 , 织布的产量和质量大为提高 。
纺车
要把麻、丝、毛、棉等纤维原料加工成纺织品 , 首先必须纺成纱线 。我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用“纺专”进行纺纱 , 所谓纺专 , 是由陶质或石质制作的圆块 , 直径五厘米左右 , 厚一厘米 , 叫“专盘” , 中间有一个孔 , 可插一根杆 , 叫“专杆” 。纺纱时 , 先把要纺的麻或其他纤维捻一段缠在专杆上 , 然后垂下 , 一手提杆 , 一手转动专盘 , 向左或向右旋转 , 并不断添加纤维 , 就可促使纤维牵伸和加拈 。待纺到一定长度 , 就把已纺的纱缠绕到专杆上 。然后重复再纺 , 一直到纺专上绕满纱为止 。这种纺纱方法是很原始的手工劳动 , 既吃力又缓慢 , 拈度也不均匀 , 产量和质量当然都很低 。
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 。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 , 操作时 , 需一手摇动纺车 , 一手从事纺纱工作 。从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来看手摇纺车早在汉代已非常普及 。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目前最早的图像数据是江苏省泗洪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 , 操作时 , 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 , 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纺车自出现以来 , 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 , 即使在近代 , 一些偏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
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 ,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 一种手摇单锭纺车出现了 , 很快代替了纺专 , 成为纺织手工生产的重要工具 。
汉代纺车 , 根据画像石上所画的形状看 , 和明代《天工开物》上的纺车类似 。这种纺车的结构虽然比较简单 , 但纺车上已经使用绳轮传动 , 从而纺纱功效已经比纺专提高大约二十倍 。证明我国早在两千年前就在工具机上使用绳轮传动了 。使用这种纺车 , 还可以加拈、并合比较均匀一致、不同粗细的丝或弦线 。此外这种纺车 , 除了可以纺纱之外 , 还有一个重要作用 , 就是制成纬纱用的纡子 。这是过去用纺专所不可以的 , 需要另外的工具摇纡 。
- 全国足球协会logo,这个LOGO是中国足协的?是官方还是民间的?代表什么意思啊?
- 揭秘:中国历史上曾权倾朝野的八大太监
- 揭秘董永传说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吗
- 中国古代大美人绿珠因为什么最后坠楼而亡
- 宋徽宗被囚8年,连续生了14个娃
- 揭秘中国古代处死殉葬者种种恐怖手段
- 中国男人的处女情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王徵:近代中国介绍西方力学第一人
-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最美皇后:看你知道几个
- 中国人在3000多年时间里为何一天只吃两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