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娃娃皇帝能夺回政权唯康熙一人而已

在古代,很多皇帝去世后,只能由年幼的皇太子继承帝位,这就使得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娃娃皇帝 。由于年纪实在太小,小皇帝无法听政,需要由太后、外戚或者权臣来执掌朝政 。长大后能夺回权力的娃娃皇帝毕竟是少数,更多人还没有长大成人就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
据统计,历史上即位时不到十岁的皇帝就有二十九位 。其中,东汉的殇帝刘隆被抱上龙椅时,只有一百天,是名副其实的“吃奶皇帝” 。如果算上即位时十九岁以下的皇帝,则人数可达一百多位,比历史上皇帝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也就是说,将近四成的皇帝即位时年纪轻轻,尚且不具备治理朝政的能力 。
既然皇帝无法理政,便给太后留下了临朝听政的空间 。然而太后一介女流,往往难有大的作为,便会让自己的父亲、兄弟等外戚参与朝政,外戚由此成为权贵 。如果前一任皇帝指定了辅政大臣,那辅政大臣就会成为新的权贵 。
网络配图
在这种环境下,小皇帝想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都求之不得 。随着权贵大臣们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对于更大权力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而小皇帝慢慢长大后,也想收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 。在一次又一次的争斗中,只有少数小皇帝能够笑到最后,大部分人没能夺回权力,一直作为傀儡任人摆布 。还有的小皇帝甚至丧了性命,实在可惜 。
康熙帝登基时只有八岁 。他的父亲顺治帝去世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 。在这四人中,索尼资格最老,威信很高,但年纪大了,不太愿意管事 。遏必隆虽屡立战功,但生性平庸,遇事随声附和 。苏克萨哈出身正白旗,本来依附多尔衮 。多尔衮死后,他马上站出来告发多尔衮的罪状,因此也受到顺治帝的重用,但满朝文武都不太喜欢他 。鳌拜骁勇善战,军功赫赫,曾在攻打明朝军队以及李自成、张献忠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备受皇太极器重 。但在顺治帝的遗命中,鳌拜只能排在索尼和苏克萨哈的后面,心里非常不高兴 。
康熙帝年纪尚幼,朝政主要由以鳌拜为首的两黄旗(正黄旗与镶黄旗)官员把持 。两黄旗与两白旗(正白旗与镶白旗)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 。起因还要追溯到清太宗皇太极去世 。当时,两黄旗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两白旗拥立皇太极弟弟多尔衮,相争不下 。正在此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对于满族人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 。于是,双方各自作出让步,豪格和多尔衮谁也不称帝,大家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但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积怨甚深 。
后来,多尔衮执政时明显偏袒两白旗,圈地时将肥沃的土地给了正白旗,引起两黄旗贵族的不满 。如今鳌拜大权在握,便提出要按照旗的顺序来重新分配土地,这样肥沃的土地就应该分给正黄旗 。然而距离圈地已经过去二十年,重新换地的话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很多大臣表示反对 。在辅政大臣中,属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坚决反对,但其他两位大臣都代表两黄旗的利益,支持鳌拜 。虽然最后没有换成,但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已经难以调和 。
网络配图
由于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位大臣旗帜鲜明地反对黄、白旗换地,鳌拜非常愤怒,一定要将他们置之死地 。康熙帝出面,不希望杀大臣 。但辅政大臣中,索尼和遏必隆支持鳌拜,苏克萨哈见这种场面,虽然反对但也不好做声,于是保持沉默 。这样,三位大臣被处死 。
这件事过后,康熙帝意识到,四位辅政大臣都是守旧势力的代表 。再加上他们怀念关外的生活,始终不觉得北京才是大清朝的首都,动不动就说要回老家去,这非常不利于清政权对全国的统治 。要想亲政,就必须搬掉辅政大臣 。而在四位大臣中,实力最雄厚、野心最大的是鳌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