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课灌输是什么道理(你真的读懂了人生

现在很多朋友会习惯性的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 。
不过我一直提醒大家,最好不要这样夸孩子 。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聪明”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很容易失去耐心,更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当他发现一件事情做起来不是那么顺利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了,如果这种意识一旦占据了他的大脑,暴躁、易怒,浅尝辄止,就很容易形成习惯性动作,而更习惯于那些不需要动脑子就可以带给他很多愉悦,或者说让他觉得自己还是挺聪明的一些事情,最典型的就莫过于游戏,因为游戏的开发者会针对性的做一些设计,开始的时候会难度极低,只需要你能够按指引做一些最简单的动作,然后逐步的加大难度,而且还会在你可能遭遇挫折的时候,适时的给你一些彩蛋,让你能够继续玩下去 。但是,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却几乎不会碰到彩蛋,也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

人生第一课灌输是什么道理(你真的读懂了人生

文章插图
人最需要习得的一种能力,是敢于面对问题,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别人的看法所左右,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去面对问题,仔细去研究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才有可能找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 。
我们身边可能并没有那种被公认为天才的人物,但是总是不会少了两类人,一类是“聪明人”,一类是被生活打击的失去了动力的人 。
对于我们很多公认的聪明人,他们总是能想出很多出人意料的主意,总是能提出很多人从来没想到过的想法,但是,如果你把时间维度放长一些,你会发现,这些人最后真正能成事的少之又少 。我前边的稿子里也写过,少年得志是人生第一大悲,因为少年得志很容易让他失去了耐心,天然的以为自己就是比绝大多数人强,他做什么事一帆风顺,一出手就能够解决,才是正常的状态 。这种心态的变化,也让他陷入了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认知,有时候他宁愿不去做一些事情,就是因为做这些事情会显得自己不够聪明 。其实,很多时候,成年人和孩子的心理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
能被人一眼看到,或者说一眼看穿的聪明,可能都不是真正的聪明 。
而对于第二类人,也就是被生活打击的失去了动力的人,是没有经历住各种可能是偶然的打击,而打击会让他彻底的否定自己,他们平常可能很“正常”,但是一旦遭遇困难,习惯性的退缩,害怕面对问题 。
这属于习得性无助 。
所谓“习得性无助”,本质上是长期积累的负面生活经验使人丧失了信心,继而失去了追求成功的驱动力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在1967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他用狗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起初把狗关在一个带蜂鸣器的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对狗进行电击,狗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每次都被电到倒地呻吟、大小便失禁为止 。这种折磨反复了很多次以后,赛里格曼改变了他的试验流程,在蜂鸣器响起以后,不急着电机,而是先把笼子打开,但是这个时候,狗非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就先倒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因之前的绝望体验而放弃逃生的希望,而是选择默默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赛里格曼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
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并没有经历过彻底的绝望,可能只有一两次的濒临绝望的经历,就让他丧失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不敢再面对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人变成了网络上的各种喷子,他们喷别人的时候找到快感,掩饰自己的绝望 。他们除了喷以外,从来也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嘲笑别人来彰显自己的虚妄的心理优越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