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占领江宁(南京),是他们造反的重大胜利 。洪秀全、杨秀清迫不及待地在这里监理他们的“小天堂”,于是又成为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
“建都”南京,是个大错误 。当时的罗大纲、英国人呤唎,后来大多数的论著都这么看 。然而,何以要“建都”南京,为什么是错误,大多没说到点子上 。
一般都说,一是由于殿前右史何震川的建议;一是照《李秀成供词》所写,由于杨秀清座船的老水手向杨口头亲禀 。有些论著,将两者结合起来,认为前者代表“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意见”,后者代表水营意见 。这两人意见为洪、杨所采纳,就“建都”南京了 。
【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大原因,定都南京就是个错误】声名显赫的战将罗大纲力陈不可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他的力争远比何震川和老水手的建议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 。为什么却得不到采纳呢?
照我看,罗大纲虽然位高功大,又恳切陈辞,但与洪、杨内心基本倾向南辕北辙,又其人不受这两个首领信任,自然不可能被采纳 。何震川和老水手的建议,说到洪、杨心坎里去了 。甚至可能是得到洪、杨示意而说的 。因为何震川是洪秀全的笔杆子,老水手是杨亲近的驾驶员,容易了解洪、杨心思,甚至可能是洪、杨示意让他们这么讲 。
洪是农村小知识者 。多次考秀才名落孙山,在冯云山的极力鼓动、支持下,决心利用迷信造反 。他的文化、视野、曲折,对后来的所作所为,有很大的关系 。才造反不久,县城还没占到一个,就“登极”当了天王(即皇帝),这是古来成大事者所没有的 。才打进一个小城永安(今蒙山县),就大封几个同谋为这王那王 。迫不及待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固然,他在围攻长沙时,曾有“欲取河南为家”的想法,但在首次攻占武昌时,就想要在这第一个到手的省城“建都”了 。这个事实,一则表明洪秀全急切要“建都”,二则表明他并非一定要“建都”河南 。放弃被战争弄得残破不堪的武昌之后,顺流而下占领南京 。“定都”问题再次提出来 。洪秀垒当然会想起几个月前“欲取河南”的主张,但他内心已经日益向南京倾斜,而且必然会在亲信之间表露出来 。他当然会明白,在这个由朱元璋再度经营几十年的古都,江南首屈一指的名城,足以尽情享受荣华富贵,实现他造反的期望值 。即使北京、南京可以由他随意选择,他也更喜欢后者 。这时他已四十岁,从准备造反至今已有十年,厌倦了奔波征战的动荡生活,要及时行乐了 。从进入南京不久就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壮丽的天王府,拥有一大群妻妾,深居不出,一切军务皆由杨秀清主裁,连杨要见他也要请旨定时日,都表现出他的心恋 。而且,他还想强化教主地位,对臣民进行君权与神权的双重统治,死了以后也让后代崇拜呢 。作为秘书的何震川,在洪拍板之前当然看得清清楚楚 。于是,迎合洪的心思或受洪示意,说些金陵定鼎完全依照天命之类的话,以“驳倒”反对者 。他所写的《建天京于金陵论》,自然深为洪所满意,不几个月内连升三级;文章也被作为同类文章的第一篇 。作为钦定文书广为流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858年的戊午刻本,那时是内讧之后,杨秀清还戴着“东孽”的叛逆帽子,尚未恢复名誉 。如果当年是杨说服洪而“定都”南京.则此书第一作者何震川即使不因此获罪,但也决不可能再次刊印(有修订) 。可见,何震川及其他作者,只是说了洪秀全想说的话而巳 。
杨秀清当然也想尽早安富尊荣,但他的犹豫可能会比洪多些 。因为他实际指挥作战,从军事角度看,北上直捣北京,才是上策 。但这个受过许多苦难和磨练的九千岁,也急于要安定下来,享用大权所带来的一切 。在内心深处,个人欲望必然超过军事上的理智考虑 。老水手(相当干现代首脑的专车驾驶员,可能还兼有部分警卫职能)作为身边人员,了解他的心思或得到示意,尽量说“定都”南京的好处,北上的不利 。既要用杨内心基本倾向来消除他的些许犹豫,更是要讲给众人听的 。不然,怎么敢又安用“大声扬言”?
- 一个文物贩子,致使大量中国国宝流失海外
- 天下第一福神秘失踪,又突然在恭王府发现
- 面包二次发酵发不起来的原因 面包二发失败怎么补救
- 揭秘罗马军团:古代第一军团神秘消失之谜
- 清朝是怎么对付蒙古的?一招让蒙古损失大量人口
- 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黄花岗起义背景及其意义
- 马奇诺防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揭示
- 抽油烟机触摸屏失灵修复小技巧
- 千年敦煌石窟藏无数珍宝:为什么神秘消失了
- 汉朝陈阿娇:成就了史上经典的失败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