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来,有这样一句唐诗,它始终被人们争论不休,很多人都说是从鬼那里偷来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考生们最怕的题目不是生僻的,而是那种平常得近乎滥俗的题目 。因为要想得到高分,就必须写出新意,而滥俗的题目实在太难写出新意了 。相传,唐玄宗天宝九年的进士科考生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题目:湘灵鼓瑟 。
湘灵是指两位湘水女神,传说大舜在南巡的途中死了,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在湘水岸边悲哭,江边的竹子染上了她们刻骨伤心的泪水,从此变得斑驳,被人们称作斑竹或湘妃竹,而永失所爱的这两位女子用死亡来终结悲伤,自投于湘水,从此化身为湘水女神 。后来,人们如果在湘水细听,会在波涛声和风声的交杂里隐约听到她们或哭泣,或低诉,或以悲伤的乐器奏出的旋律 。
因为这个故事在当时已经是人尽皆知了,所以考生们的答题都没有什么新意,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将答题方向设定为这一种:用娥皇、女英对大舜的忠与爱比拟臣子对君主的无上情操,写出自己对风云际会的期待以及生死无悔的赤诚 。
比如,一位叫陈季的考生是这样写的:
神女泛瑶瑟,古祠严野亭 。
楚云来泱漭,湘水助清泠 。
妙指微幽契,繁声入杳冥 。
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 。
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 。
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
这首诗的前面八句极尽描摹湘灵鼓瑟的场面,后面两句向皇帝表忠心,意思是:时隔千载,所有听到湘灵乐音的人无不深受感染,而我对皇帝陛下您也怀着同样的深情,而您(也包括主考官大人)一定就是我的知音 。
在过去,像这样表忠心的诗,名列三甲几乎就是十拿九稳的 。
但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场考试中的状元考生,竟然一点也没有考虑到政治方向的问题 。仅仅凭借着两句诗,就令主考官怦然心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考官大人良久吟咏,终于感叹说:“写出这样的诗句,一定是得到了神助啊!”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全诗如下: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诗歌的前十句都在描摹湘灵鼓瑟的哀怨之音,比陈季的笔法很难说就真的强过许多 。但关键只在结尾两句的收束:鼓瑟一曲终了,听者从沉迷之中恍然醒觉,鼓瑟之湘灵杳然无迹,只有江边山色青青,仿佛飘荡着哀怨的余韵 。
当然,这样的写法在今天看来已经毫不稀奇 。譬如小学生作文通常写到某位好人叔叔助人为乐,事了拂衣去,被帮助的“我”急忙追出去,却看到茫茫雪地上只留下两行笔直的脚印 。
虽然这样的写法在今天早已沦为俗套,但在唐朝第一次出现时,却震惊了整个天下 。以至于,许多人根本不相信这是钱起的原创 。所以,在当时流传了这样一个玄奇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钱起赴京赶考的时候,途经京口,在一个月色撩人的夜晚披衣而起,闲庭信步,忽然听到户外有行吟之声 。那人反复吟诵的只有两句,细听来正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钱起大为动心,便溯着声音的来源急忙寻去,然而那声音虽就在身边反复响起,钱起却连半个人影也寻不到 。事情如此怪异,钱起顿时觉得害怕,忐忑不安 。
如果这是一个兆头,那么到底是吉是凶呢?
第二天,钱起带着满腹的狐疑继续上路,直到进了长安城,进了考场,看到《湘灵鼓瑟》的试题,才晓得那两句诗是如此应景 。将鬼诗挪用过来是不算剽窃的,钱起心安理得地凭着“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赢得了状元,而考官大人也因为这两句太过出色的句子,而忘记了要时刻保持政治方向正确的这道底线 。
- 牛在被杀之前为什么会流眼泪?动物到底有多聪明?
- 二战时期德国的科技究竟有多发达?差点比美国更早造出原子弹
- 为什么元朝被打败后,还有无数汉人为元朝自杀?
- 为什么唯一一颗被科学家相中的星球质量只有地球的9分之1呢?
- 哪种米粉的做法好吃又健康 好吃的米粉有哪些
- 有关于西奥多middo;罗斯福的轶事有哪些关于他的评价有什么
- 贺晋年将军为什么叫剿匪专家?有什么窍门?
- 乾隆弟弟弘昼整天胡作非为为什么乾隆都没有惩罚他
- 鱼头豆腐汤里面可以放红枣枸杞吗 鱼头枸杞豆腐汤有什么功效
- 花胶有假的吗 网上买的花胶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