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战役之赤亭之战赤亭之战的历史评价

赤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以弱胜强 , 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因为这次战役具有典型性 , 所以大量历史书籍都有关于赤亭之战简介、赤亭之战经过等内容 。通过赤亭之战简介得知 , 赤亭之战发生在115年 , 当时西羌攻打武都 , 年仅十三岁的汉安帝无法处理国家政事 , 便由邓太后执掌朝政之事 , 眼看西羌军队即将攻陷武都 , 并有向南行军的形势 。
赤亭之战
邓太后为了稳固朝廷统治 , 便让足智多谋的虞诩担任武都太守一职 , 并让他率领三千名士兵前去迎敌 。西羌军队早已听闻虞诩是一位不容小觑的将领 , 听闻东汉朝廷派他前来作战时 , 内心不免有些紧张 。
西羌军队首领为了应付虞诩 , 便急忙集结几千人的军队在大散关一带驻扎 , 以此来抵御虞诩的进攻 。虞诩早已察觉到西羌军队会在大散关设下机关来对付自己 , 便派遣尖兵前去打探情况 。
尖兵查探的结果果然和虞诩设想的一致 , 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 , 虞诩决定智取 。大散关一带地势险要 , 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 , 如果硬取的话 , 只能增大损失 。为了保险起见 , 虞诩决定先分散西羌军队的兵力 , 再乘机突破大散关 , 进而占领赤亭 。
在虞诩的计划之下 , 他采用了障眼法 , 顺利蒙蔽了西羌军队 , 让他们误以为自己的作战队伍日益扩大 。爱西羌军队不敢轻易妄动之时 , 虞诩率兵一举攻破了大散关 , 收复了武都 。
赤亭之战的评价
赤亭之战是东汉和西羌的一场战役 , 最终以东汉取得胜利而告终 。赤亭之战作为一场具有典型性的战例 , 它对后来的战争形式产生了强而有力的影响 , 所以后世对赤亭之战的评价也十分地高 。首先 , 先从战争经过来看待赤亭之战的评价 。
赤亭之战
赤亭之战中 , 足智多谋的虞诩担任总指挥一职 , 他客观而全面地分析战争情况之后 , 决定采用智取收复武都 。众所周知 , 孙兵和庞涓对峙时 , 孙膑采取了“逐日减灶”的方法来蒙骗了庞涓 , 在庞涓轻敌时 , 孙膑赢得了胜利 。
而在虞诩对付西羌军队时 , 他采取了“逐日增灶”的方法来威慑敌军 。面对手下士兵的疑问 , 虞诩解释到 , 如果敌人看见我军的锅灶日益增多 , 那就代表着他们以为附近的州县加入了我军阵营 , 那么敌人就不敢轻易地前来 。
当年孙膑以弱示敌 , 如今虞诩采取了以强示敌的做法 。从虞诩的策略可以看出 , 虞诩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 , 他善于从问题本身出发而找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 这就是虞诩用兵有方之道 。其次 , 从战争结果来看待赤亭之战的评价 。
虞诩最终以两千多名士兵的队伍战胜了西羌军队 , 在兵少势孤的情况之下 , 虞诩用以强示弱的方法成功蒙蔽了西羌军队 , 最终战胜了数万西羌军队的士兵队伍 。从总体来说 , 赤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灵活作战的典型案例 , 它为后来的战形式争提供了借鉴意义 。
【中国古代经典战役之赤亭之战赤亭之战的历史评价】